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第五章 西南政策 下

第五章 西南政策 下(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朱棣并不在乎有邑贵族报出的数据是否会有误差,只要有邑贵族做的不要太过分就行。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反正,这种有邑贵族制度在没有触动少数民族贵族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比“土司制度”更有效地把少数民族中的地方政权直接纳入了中央王朝政权的组织系统。

颁布有邑贵族制度的时日尚短,因此这个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它的效果自然也就尚未表现出来。待日后有邑贵族制度越来越被少数民族贵族首领所接受,那么中央政权对于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管理自然也就更加有效。

少数民族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一旦发生叛乱暴动之类的事,派遣大军围剿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有时候因为地势的关系,让官兵正面攻打天险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只能将之围困。而持久战耗费的人力物力更多。更有甚者,叛乱的少数民族干脆往深山老林一钻,根本不和朝廷的军队交战,那便更令朝廷头疼。

一旦有邑贵族制度为少数民族贵族首领完全接受后。若再有暴乱,只要一纸诏书,命令附近的有邑贵族尽军役义务,利用他们人地两熟的优势,便可以达到迅速剿灭叛乱者的目的。

“臣有事要奏。\wWW。QΒ5.c0m\”

“有邑贵族的爵位高低由所辖基本采邑数量以及男丁数量决定。据臣所知,这些数据均由狄夷自行上报。不知朝廷何时派遣专员前去核查?”

朱棣摇摇头。

“太祖皇帝在立国之初便编制了详尽的赋役黄册,然后又规定必须定期补充修正该册。赋役黄册里面记载的人口,也包括当时臣服于中央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虽说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补充修正的工作也未必做得特别细致,但朝廷仍然掌握着大概的数据。只要误差不是太悬殊,就由得他们去吧。”

“这如何能行?若是地方土司多报人口,则抬高了他的爵位。或者为了少缴人头税,他也可能少报男丁数量。总而言之,朝廷还是派专员前去核查为好。”

为了激励有邑贵族完成军事义务的热情,朱棣决定采取两个措施。其一是允许有邑贵族可以缴纳“盾牌税”顶替军事义务,当然,“盾牌税”的额度会让有邑贵族认为完成军事义务更合算。第二个措施便是允许土兵们“自抵贼巢,所得贼财,尽以与之,官军人等,不得抽分科夺,及所俘获贼属,许得变卖”。也就是说,允许土兵抢劫并贩卖人口。至于说攻克的地盘,但凡平定一村一寨者,即将该采邑奖赏给占领者。在利益的驱使下,相信臣服于中央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以及普通战士会非常乐意为国家而战。

从利益角度考虑,实施了这两条措施后,有邑贵族也会自发地紧盯着邻居们是否瞒报人口、少缴赋税之类的违法行为。因为,一旦发现邻居有违法行为,该有邑贵族便会打着大义的幌子攻击对方——一方面可以免缴“盾牌税”,另一方面还可以掠夺人口甚至抢得对方的有邑贵族头衔。

朱棣失笑。这个骞义确实有才干,对于地方土司多报人口或是少报人口的利弊,想的却也大致不差。

“骞尚书多虑了。有邑贵族有着军役义务,若是胡乱虚增管辖男丁数量,那么兑现军役义务时,必然自食其果。”

“少报人口确实可以少交人头税,然而朕以前就宣布过:凡大明帝国臣民,不论良贱都必须在赋役黄册中登记。赋役黄册中未曾记载的人口,均属于逃奴,任何人都有权将之捕获作为奴仆。如果有邑贵族瞒报人口,那么未在赋役黄册上登记的男丁其法律地位便是逃奴。中央政府自然不会为深山老林中的‘逃奴’大动干戈,普通的汉族百姓也不敢为了蝇头小利而深入荒芜之地去招惹有邑贵族。但,有邑贵族的邻居们会对此熟视无睹吗?没由头时他们相互之间也时不时打打冤家火并一下,有了可以获得中央政府支持的充分理由后,他们会轻易放过?”

见大臣们纷纷沉思,朱棣暗叹一声。

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共处于贫瘠的土地之上,为了争夺生产生活资料难免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若是因为瞒报人口而遭到攻击并被褫夺贵族称号甚至被灭门灭族,这个代价也太大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