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中华第一恐怖军 > 091突击队上

091突击队上(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2):清末民初,随着大批留学生去日本,东洋文化开始传入中华。</dd>

为指挥方便,敢死队分成人数各六十名、两个班的五个加强排,武器配备除步枪以外,每一排有四挺轻机枪、六把冲锋枪、十把驳壳枪,枪榴弹(1)和掷弹筒各三具。总计全队轻机枪二十挺、冲锋枪三十把、驳壳枪五十把,枪榴弹和掷弹筒共三十具,每人身上再别上十枚手榴弹,足以在近距离作战中形成强大的火力优势。可见,除了重机枪和炮击炮以外,敢死队的装备几乎集中了全团所有的好武器。

出其不意加近战优势,胜算已有百分之七十。

若从空中俯视,张古山犹如一个大写的“丫”字,主峰高约百余米,左右各向斜前方延伸出一个小山头,主峰背后的山脊线,就像“丫”字最后的一“竖”,这条弯弯曲曲的山脊长约近千米,到了断涯处便嘎然而止,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劈出一面又陡又深的石壁,山下全是黑黝黝、阴森森的原始森林,风一吹就“呜呜”直响,来回摇摆,地形的确非常险要。

偷袭的路线,就选在了石壁下。用四架长梯连接起来的云梯,牢牢地架了起来。

被树荫筛落的月色,如碎银一样撒在山谷里。星星点点的星光中,只见张灵甫把手一挥,发出一声低沉的命令:“上!”

091突击队上

小狗日的,你们死到临头了!——鲁星野

“张副旅长,我们师长的宝贝疙瘩都交给你了,师座够支持你的。”王耀武的警卫连长带着两名弟兄把全师的冲锋枪都抬到了张灵甫的面前。

一只只冲锋枪枪口朝天,是一把把在近战中消灭敌人的最佳利器,给人一种取敌人性命尽在轻松掌握之感。

看到师座派人用箩筐挑来十九把冲锋枪,其中竟然还有几把德国最新式的mp38,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折叠式冲锋枪,一九三八年才开始投产并装备德军,枪把是塑料的,显得很轻便,再加上153旅自己还有几把mp28,加起来就有将近三十把冲锋枪了,史迪威上校他们的枪是汤普森冲锋枪,价格昂贵,一把枪据说售价两百多美圆,这可把卢醒喜得合不拢嘴,甩起右手,打了一个响指,一高兴就说了一句大家谁也听不懂的粤语:“丢那妈几大就几大,尽地一煲!”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说,老子有了冲锋枪,还怕与小鬼子拼命!

机炮连代理连长兼第一加强排排长鲁星野就“噔噔噔”地率先窜上去,弟兄们随后鱼贯而上,云梯似乎不堪重负,颤悠悠的,发出“吱吱哑哑”的呻呤。忽然,不知是谁的枪托撞到岩石上,“咣”地一声响,一下子把人的心提到嗓子眼,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个个屏住呼吸,竖起耳朵,小心翼翼地聆听着山上的动静。

万幸的是,撞击声淹没在远处的炮声和林涛的怒吼之中,并没有惊动山上的日军,鬼子兵们还在哼着什么小调,听得不是很清晰,但那曲子好像还很熟悉似的。

“小狗日的,你们死到临头了!”已经爬上三十多米高悬崖的鲁星野,在心里暗暗地骂了一句,悬崖之上的山势依然险峻,乱石纵横,荆棘丛生。身后的弟兄们跟着他,一个个都像壁虎似的,紧紧地贴着陡峭的山坡向上爬,一路上尖利的荆棘将身上划得伤痕累累竟浑然不知觉。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鲁星野向身后竖起手掌,做了一个暂停的动作,然后一个人继续前进。山上的日军还在悠闲地哼着歌,声音越来越清晰,什么“西拉卡巴,阿呜猪啦,米那米卡”的,鲁星野读过几年高小,也上过几堂音乐课,现在他终于听出来了,他娘的,原来小鬼子唱的是《北国之春》!(2)记得陈连长不也常常哼过这首歌吗?他还讲过其中的意思呢,说的是有一个青年,背井离乡,去为事业奋斗,惟有妈妈无时无刻不在关怀他,以至于连城里的季节变换了都不知道,在春天已经来临时,还给他邮来棉衣御严冬。是啊,歌是好歌,好听又让人感动,真是儿行千里母担扰,儿在他乡望亲人。只可惜你这小鬼子来错了地方,老子今天就要送你见阎王,让你再也回不到你那“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的美丽故乡!

(1):枪榴弹最初是将手榴弹加尾杆直接插入步枪枪口,用空包弹发射,后改为加装发射装置于枪管上,常用弹种有爆破弹、破甲弹、燃烧弹、照明弹、烟雾弹等,大多为球形和圆柱体,杀伤半径10-30米,程最远可以达到500米)

冲锋枪加手榴弹,等于金不换。对冲锋枪的威力,卢醒是深有体会的:一九二七年,“铁四军”副军长叶挺、参谋长叶剑英等人发动广州起义,在攻打位于长堤的四军军部时,作为坚决拥护国min党的黄埔学生,卢醒参加了军部保卫战,与两个营的红军隔街对峙,他亲眼看到,军部卫队人手一把绰号为“花机关”的mp18冲锋枪,弹匣容量三十二发,一扣扳机,就是一阵弹雨,硬是把红军打得抬不起头来,隐蔽在过街楼的走廊柱子后面而无法前进一步,随后,在广州全城陷于红海洋的三天时间里,只有军部大楼等少数据点上的青天白日旗还在高高飘扬。

当时的mp18还是第一代冲锋枪,性能一般,尚且也能以连续不断的火力封锁路面,让卢醒看到了这种比机枪灵活轻便、比步枪火力猛烈的自动武器,在丛林、山地和城镇中打近战、打巷战的实用价值。二战中,装备冲锋枪最多的是苏军,在重武器的火力支援下,成千上万的士兵手持冲锋枪扑向敌阵,这种人海战术的气势和自动火器的扫射令德军心惊肉跳,精神几近崩溃。

不过,冲锋枪缺点也比较明显:射程近,威力不足,又大量消耗弹药,这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再加上日军讲究枪法准和拼刺狠,武士道精神顽强,因而一直到其投降,也没有把冲锋枪装备到步兵。如此同时,在中华,只有少数几家兵工厂可以仿制冲锋枪,产量极低,即使是在**最精锐的德式师中,单兵武器仍然是以步枪为主,冲锋枪数量很少,没有装备到第一线。

提出找师座要冲锋枪的,正是卢醒。日军的强大,主要表现在重武器占压倒性优势和单兵素质高这两个方面。他认为,集中使用冲锋枪,可以扬长避短,在战斗中形成局部的火力优势,而尽量减少与日军比枪法、比拼刺的单挑。这并不是说,单挑不过小鬼子,七十四军个个都是好汉,什么时候孬种过?正因为七十四军个个都是好汉,训练出一名合格的士兵不容易,所以才不能白白地消耗在与小鬼子的硬拼中,就让密集的弹雨让小鬼子们发抖去吧!让吃屎长大的小鬼子变成马蜂窝吧!还有两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合家就要团圆,男儿却将要出征。

万家岭上空炮声隆隆,即使是在入夜后仍不绝于耳,一团团火球不时时地在群山中掠起,把夜空照得一闪一闪的,这是日军一零六师团的两个炮兵联队仍在持续炮击我军阵地。我五十一师炮兵营也不甘示弱,在夜色的掩护下开炮还击,张古山主峰上也会落下几发炮弹。三百名敢死队员已经摸到张古山的背后。从团长张灵甫以下,一律光着膀子、戴着钢盔,左臂上扎着白毛巾,他们是从全团一千五百名兄弟中挑选出来的老兵,个个身经百战,视死如归,**着的上身左一道、右一道地披上帆布子弹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