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临高启明 > 第二百八十九节 三亚之现状(三)

第二百八十九节 三亚之现状(三)(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三亚周边本身就有很多天然的椰林资源但是远远达不到种植园的规模。主要是靠收购――这也是目前本地很多百姓和附近的黎人的一项副业。因为澳洲人收购椰子不止三亚,整个琼南但凡产椰子的地方都出现了收购商,在当地收购椰子之后运销到三亚来。是目前三亚最成功的一个产业了。

椰子浑身都是宝,元老院主要是用椰子来生产椰子水和椰子干,椰子水作为三亚特产的一种饮料在当地装瓶消毒,然后由天然冰制冷的冷藏船运销往临高等地,在广州也是相当高级的“澳洲高级饮料”。椰子干主要用来榨油。椰衣里提取的椰棕纤维用来制绳,椰子开花季节还能用其花酿酒。

这个产业几乎不产生废物,可以做到椰子的全利用,经济效益极高。是三亚最赚钱的工业企业。也是仅次于田独矿物局的本地第二大雇佣企业。吸纳了本地的大量劳动力。

“三亚椰子公司是我们这里的经济支柱。”汤梦龙说,“可以说三亚能维持今天这个局面,功不可没。”

“这家公司的椰子产品都卖到哪里去?”

“要说三亚这边,底子还是有一些的。”汤梦龙,“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新的增长点。从王工调走,我上任开始,元老院就没有在我们这里增加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只有一些项目的改造和增产类的投资。要说数量也不算少,但是光靠这几个国企来带增长还是太慢了。”

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他没有说那就是这几个国企对三亚本地的贡献度很小。以本地最大的企业田独矿务局来说,按理说数万工人形成的小镇有可观的消费力。但是田独的劳工一半以上是从东南亚来的奴隶除了最基本的吃饭穿衣之外谈不上消费力。其他工人也大多是单身汉――没有老婆没有孩子。下班之后大多是食堂吃饱饭就回宿舍了。和三亚发生的联系就是食堂采购当地生产的蔬菜、食盐、海产品和少量的生活用品。最大宗的消耗品:粮食和服装都是从临高运来的。

这么大的一个基本人口盘,却几乎不参与三亚的经济循环。

“……你知道老国企啥派头吧?对田独矿务局就是那个样子。”汤梦龙说。

“其他东西不说了,粮食和布匹不应该啊。你这里不能直接进口还得从临高运?外国人不愿意赚这个钱?”许延亮不解道。

“几乎全部都运到临高去了。”汤梦龙说,“一部分运到文昌。那里也有椰子加工企业。椰子油我们这里是不生产的,只加工成椰子干,然后统一运到文昌去榨油。还有椰衣也是。”

“外国人当然愿意问题是外国人卖了粮食和布匹之后也得进货,他们想要的货物:糖、丝绸、工艺品、药材……我这里都不产,得从其他地方运来。要么就是我们付真金白银――这可是有额度的。”

这的确是个问题,许延亮心想不过这并不容易解决。比如糖和丝绸其实都有些土产品的意思,就算想在三亚搞相关产业也需要大量的投资。从成本来看也不经济。这都不是南洋公司能解决的,需要企划院和其他部门的协调。

不过他没有说话,继续听汤梦龙说下去。

“田独也没什么合适的出口产品,它的所有产出就是矿石连选矿剩下的矿渣也是外运的。所以它生产什么,其实和三亚没多大关系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汤梦龙抱怨道,“我一度想过能不能向矿工卖房子或者至少能长租一些公寓给他们。可是矿工都有宿舍,他们又很难逃到老婆组织家庭对买房子或者租房子也没什么兴趣。”

三亚的第二大产业就是椰子加工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