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官神 > 第775章 郎市,横行

第775章 郎市,横行(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也不知梅升平亲自陪同前来,究竟是只想为他壮行,还是另有深意?现在已经人在郎市,汽车却没有开向郎市市委,而是朝郎市的南部缓慢地行进。

“先带你见一个人,认识一下没有坏处。”梅升平悠然自得地点燃一支烟,“艾成文表面上和邱家关系不错,实际上,他不是一个容易被人控制的人,野心很大,背景很复杂,邱家对他的影响力有限。至于古向国,他的升迁就更有传奇色彩了,本来他在京城之中默默无闻,突然不知道交了什么好运,从副科一路顺水顺风升到了副厅,然后一外放,就到了郎市当上了市长,据说,他是被一号首长点名的后备干部……”

对于艾成文和古向国的简历,夏想也知道一些,但从简历上看不出内情,更看不出端倪。艾成文还好,今年43岁。43岁的实职正厅,又是市委书记,也算是春风得意了。不过艾成文的升迁还算循规蹈矩,一步步从县委书记到副市长,再到市长、市委书记,符合一般干部的履历。

而古向国几乎没有什么基层工作的经验,一直未出京城,一出京,就是郎市市长,就让他有点猜测古向国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古向国今年才41岁。

夏想前世和今生都来过郎市,对郎市倒不陌生。郎市也是一个新兴城市,成立至今不过百余年,因此街道横平竖直,和津城七拐八弯的街道相比,可谓鲜明多了,也好辩认。

郎市成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绝非浪得虚名,虽然城市不如京城大气,不如燕市气派,但却自有一股温婉雅致的气质,犹如诗书世家的深宅大院的人文气息。

实际上,郎市的由来,还真是由一座宅院演化而来。

“郎市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扬。一南一北龙凤河,宝井吐珠兆吉祥……”

在郎市流传的一首几乎人人皆知的童谣,点明了郎市名字的由来,与出生在当地的一位历史名人紧密相连。

听梅升平一说,甚至连一号首长都牵涉上了,就更让夏想倒吸一口凉气。郎市,还真不是一个好相与之地,是否有是非现在还不好说,但动不动都能和一号首长拉上关系,就太让人震惊了,说是龙潭虎穴一点也不为过。

指不定一着不慎就触了雷区,再不小心一脚踩上的话,或许会被炸个粉身碎骨。

夏想用手按了按额头:“梅部长,能不能想个办法尽快把我调出郎市?就是到京城衙门当一个看门的也行,这郎市照您一说,也太吓人了。”

梅升平笑骂:“你当看门的?我看还是免了,有多少人抢你过去你都不去,你要去看大门,得气死一大片。”他打开车窗,弹了弹烟灰,“你也别听风就是雨,官场之上,真真假假的说法很多,都当真,就别开展工作了,干脆就天天瞎琢磨好了。”

名人名叫吕琦,曾任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儿子却是赫赫有名。“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就是吕琦的儿子,北宋初年曾官至宰相。

吕琦在任时,在老家也就是现在的郎市区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姓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时间一长,“侍郎房”就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市。

郎市虽然经济并不十分发达,但在大街上奔跑的汽车,却有不少是豪华汽车,奔驶、宝马等汽车出现的频率,甚至比燕市还高,而且最抢眼的是,几乎所有好车的车牌,全是京城牌照。不但好车是,一般的车,挂京城牌照的也占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梅升平就指着一辆辆疾驶而过的汽车笑道:“只看汽车不看高楼,还以为到了京城了。”

夏想却没有笑,心情有点沉重。郎市的目光只盯京城,他就算在省委再有关系网,也很难借势借力,只靠自己的话,一个常务副市长,虽然说有点权力,但还是不好开展工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