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46节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46节(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这样的马鞍,他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超高马鞍让骑兵上马更加困难,更不要说是王谧这样没有武艺傍身的世家公子,每每上马都要用尽全力。

再者,僵硬的高马鞍,也进一步限制了骑兵在马上的活动范围,使他们的前后左右挪移变得非常困难。

于是,在侧身困难的基础上,长戟的横刺就变得十分重要。

使用长戟,不仅可以突刺正前方的敌人,同时还可以使用横扫的战术,戳刺左右两边的敌人。

由王谧亲自指挥,作坊里的铁匠师傅抄着铁锤打造的这柄长矛,正是按照大唐之后流行的款式制作的。

晋朝时候,从步兵到骑兵主要流行的兵器,还是长戟。

长戟和长矛的区分点,主要就在尖头上。长戟的尖头呈倒“卜”字形,而长矛的尖头便没有卜字的一点,只有竖向的尖刺。

整体来说,长矛相较长戟,分量更轻,更容易操控。又因为没有横刺的阻隔,矛头能够更深的插入敌人的皮肉,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是一击致命。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长矛的杀伤力更强,为何东晋时候的人们还要打造更加费料的长戟。

这在骑兵在马背上活动范围有限的背景下,是很好的一个补充作战方式。

而到了大唐,不论是双马镫的出现,还是使用马镫方式的改变,都让马鞍这一传统的马具能够摆脱加高再加高的命运。

骑兵将双脚安置在马镫之中,这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这让骑兵即使飞速狂奔也一样可以牢牢的骑在马背上,不至于跌落。

相应的,既然马镫就可以承受骑兵的高速冲击,并且给他们提供平衡,那么马鞍就可以相应的降低,回到更为合理的高度。

原因无他,都是情势所逼啊!

在这个时代,兵器不能进步与马具的落后有直接的关系。

先说马鞍,历史上马鞍的演进是经历了一个简易低马鞍,超高马鞍,到位置合理,高度也合适的中型马鞍三个过程。

东晋这个时期流行的就是超高马鞍,这样的马鞍,为的是能够让骑兵在马背上呆的更加稳当。

因为在晋朝,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马镫具有提高骑兵在马背上稳定性的作用,所以,能够把人体牢牢固定在马背上的超高马鞍就应运而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