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时地利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时地利(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于是每逢入冬,京津街头便会有小贩或担着挑子,或扛着稻草桩子。

上面插着用山里红、海棠果、山药、核桃仁等原料穿成的冰糖葫芦,走街串巷叫卖。

一到隆冬时节,更是卖冰糖葫芦的旺季。

这玩意可是北方独有的特产,以京津两地尤为盛行。

不但口味诱人,酸甜缠绵,有利健康,老少皆宜,而且历史悠久。

据说其来历与御医以炒红果治愈宋光宗的黄贵妃积食有关。

至于得其名,是因为最初的糖葫芦每串只有大、小两个果儿。

大个儿的在下面,小个儿的在上面,中间用根竹签儿穿起,像个葫芦似的,故名糖葫芦。

那洪衍武又是怎么这么快做到的呢?

其实啊,一开始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买卖起家的。

前面不是说过吗,洪衍武有廉、惠、奢三种买卖的规划。

房子当然不是一天盖起来的,商店和餐厅都得需要盖房,所以他一边找基建科规划要盖房的位置和成本。

另一边也只能从本最小,最容易上手的买卖入手。

这个说法儿,在《晚清宫廷见闻》中有,大概是可靠的。

而这东西真正开始在民间盛行,并且演变成近代糖葫芦的模样。

其实是始于清末,是由京城老号“不老泉”、“九龙斋”和“信远斋”,按宫廷做法,把这玩意改良之后推广在民间的。

也正因为制作方法不难,简单易学。

再之后,民间的穷苦人也开始自己制作贩卖,来靠这玩意在冬天挣几个小钱。

那就是找人蹬着三轮车,到故宫、北海、天安门这样的旅游景点贩卖零散货去。

卖汽水冰棍吗?

不!大冬天的,卖这个反季节商品,能挣着钱才怪呢,干什么也得应季。

那卖什么呀?

嘿,洪衍武早琢磨好了,卖冰糖葫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