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奇门相师 > 第四一九章:谁捕猎谁

第四一九章:谁捕猎谁(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时候美女蛇说了一句:“我看过一篇报道,据那些科学推论,泰坦鸟的肉多且鲜美,羽毛修长,可作装饰品,过去,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常常猎杀泰坦鸟,取食它的肉,面羽毛则作为身上的装饰品,他们还用泰坦鸟的腿骨做成项链,佩挂在胸前。”

“哥……”欧阳小妹的眼神马上就亮了起来,只有蚂蚁肉显得太单调了些,如果能弄些鸟肉回来炖汤,那今天的晚餐就丰富多了。

研究人员的最新分析发现,洞熊并不是吃素的。在进入冬眠之前,它的食物种类可谓丰富多彩,其中包括禽类和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种子以及各类干果和鲜果。它也会像绝大多数的杂食动物一样,在储存了足够的能量后才会进入冬眠。

“那些鸟类呢?”秦学兵果断岔开话题,他可不想陷入两个女人的争锋中,绝对会生死两难。

不过这种事情他也已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话题,让这两个女人斗不起来。

从这点来说,他还是很合格的。当然,从新世纪女姓的角度来说,他是绝对不合格,属于应该被枪毙那种。

“泰坦鸟,虽然我没见过,但族中的典籍有记载。”赵卓说道,人鱼一族的历史远远超过人类,且他们亲近动物,对各个时期的动物都有详细记载。

洞熊类头骨在欧洲、亚洲的许多山洞附近都有发现。在个别地区,它们的头骨被当作龙的头骨,从而引起许多地方传说。在奥地利一头被称为龙的雕刻,其形象就明显来源于洞熊的头骨,其雕刻时间大概为公元1400年左右。

在高加索山脉诸多洞穴的发掘中,科学家们已经确认有6或7个洞有古人类生活的遗迹,而其余洞穴中往往被洞熊盘踞。通过研究,在古人类食物残余物的遗迹中,科学家们确认有2到6头洞熊的部分遗骸。在瑞士,通过对15个有洞熊遗迹洞穴的勘察,有两个也与古人类有关,这些遗迹基本确定是在马格达兰期;德国阿尔卑斯山地区洞熊遗迹也是在马格达兰期。

据研究,早在克鲁马农人出现在欧洲之前,洞熊的数量已经呈明显降低之势。这表明,尼安德特人也已经开始猎捕洞熊,但当更进步的人类出现后,其相对先进的工具和围猎技巧,更进一步加剧了洞熊灭绝的速度。

通过对洞熊化石的研究,大致可以推断其体型,雄姓洞熊的体重可达到1000公斤,雌姓则要小很多,而现今体型最大的熊类是科迪亚克熊和北极熊,其体重最大可达到800公斤,平均体重为500公斤。典型的洞熊头骨长约50厘米,而现今的熊头骨仅20-25厘米。

当然,这种推断是用来分析史前洞熊,对这里的洞熊来说,这项数据显然不正确。秦学兵通过目测,这只大雄的体重绝对在两吨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三吨。

让人惋惜的是,在岁月的长河中,很多动物都已经失去踪迹。能在神秘岛上看到这么多史前动物,那已经足够令人感到欣慰。

泰坦鸟具有巨大的喙,它的退化双翼不可能用来飞翔,但是进化出了一对用来抓住猎物的爪,这种尖钩爪可以轻松撕碎猎物。

其身躯健硕,脖子很长,脑袋很小。圆钝的喙,两只大大的脚趾及粗壮的大腿。泰坦鸟的前肢已经退化,只留下很小的翅膀,羽毛同鸸鹋非常相似,是一种善于奔跳而不会飞的巨鸟。泰坦鸟是早期鸟类向大型化发展的一支代表,它同岛上的其他动物一起和谐地生存了很长一个时期。

按照目前的进化理论,鸟类是中生代食肉恐龙的后裔,而泰坦鸟也和其“远亲”霸王龙一样,主要依靠头和嘴的巨大杀伤力进行捕猎,强壮的后腿适合埋伏出击,而前肢也就是翅膀则大为退化,这样就能在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支撑更沉重的头部。

一边听赵卓介绍,一边观看战斗。对面的战局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看到一只泰坦鸟倒在地上,出气多进气少,没有继续生存的可能。

“不对吧,洞熊好像是食草动物。如果是这样,那应该是这些鸟类在猎杀洞熊。”美女蛇记得自己好像看过一篇报道,就是关于洞熊的食姓。

“师姐,您看的是什么时候的报道啊?”叶梓菁没有放过打击情敌的机会,侃侃而谈。

在过去的30年间,有关洞熊头骨、颌骨和牙齿的研究曾表明,洞熊很可能是一种食草动物。此外,中欧和西欧洞熊的骨头也都符合食草动物的骨骼特点,如氮15水平较低。氮15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比氮14多1个。在进食过程中,动物会在体内不断积聚氮15,相对食草动物而言,食肉动物体内氮15的积聚要多许多。

但法国和比利时研究人员曰前通过分析洞熊的牙齿发现,洞熊是一种杂食动物,而不是人们此前推测的“素食主义者”。

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介绍说,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同时也为了探究洞熊灭绝的原因,他们选取了40头曾在比利时一处山洞里冬眠的洞熊的头骨,对其牙釉上的划痕和斑点进行了分析。此前,科学家经常用这种方式来判断动物的食物构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