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汉好姐夫 > 第171章 率军回京

第171章 率军回京(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褚燕改任之后,这平难中郎将的职位就自动取消了,冀州的军政大权彻底归入刘虞手中,但好景不长,几天后,刘虞被拜为太尉,仍然兼任幽州牧。

姜盛在幽州重整了兵马,从褚燕麾下的汉军骑兵中挑选了一些对姜盛忠心耿耿、军事素质过硬的精锐编入到玄甲骑兵的队伍中,玄甲骑兵扩充为三千人。

因为蹇硕和冯芳拥有四万多人的新军,何进也掌握着南军以及新军共计三万多人的部队,姜盛若是要镇住局面,必须保证充足的兵力,除了玄甲骑兵,姜盛还以乌桓骑兵和所带的新军为主体整编了一万骑军、两万步军,带足了粮草物资,往京师进发。

赵云带着何进的大将军令,率少量玄甲骑兵打前站,确保沿途州郡消除疑虑并提供支持。

姜盛军行至冀州下曲阳,全军休整。周仓护送着童琳、张氏二姝来见姜盛。

东汉好姐夫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褚燕在草原上的军事存在,让受封的乌桓三王颇为忌惮,只得按照刘虞给他们划分的势力范围去分割牧场,范围内的各部落都以所属乌桓王为主。

按着姜盛的建议,刘虞安排了数十人分赴乌桓三王的王帐任职,在乌桓三王回到封地之后,这些汉人幕僚就分头去宣布《昌黎协定》,褚燕派军沿途护送,也算是向各部落宣示大汉的统治,乌桓部落已经纳入了大汉的有效管理。

审配得到姜盛的书信后,就从乐安招募了很多矿工,并从各县从吏中抽调了一些精干人员赴乌桓部落区域,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运输、提炼等工作,为了防止冶炼技术的外泄,审配令邓茂率两万兵马进驻各处矿场,在各处矿场建造了营区和防御设施。

位于灵寿县的中郎将府因为褚燕的改任而取消了,童琳等人无处安身,周仓就护送着她们出来了,知道姜盛正在下曲阳,就连忙过来相见。

姜盛和童琳她们是聚少离多,转了好几年,这才真正的相聚了,乐安的条件艰苦,姜盛也不忍心把童琳她们安置在乐安,决定带童琳他们到雒阳去,虽然面临着宫廷斗争的危险,但姜盛至少有死忠于自己的玄甲骑兵和甄俨的情报队伍,相对应该安全一些。

休整了三日,姜盛打算全军开拔的时候,朝中来人了,与何进的使者一样,这位太监也是诈称奉诏,但姜盛不是傻子,目前蹇硕和何进已经完全对立了,表面上保持中立状态的姜盛就成了两人都要拉拢的对象。

“蹇大人有何指示啊?”姜盛开门见山。

同时,为了安全运输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生铁,姜盛令张郃率军全程护送。乐安的局势想多平稳,姜盛只留了五千骑军、一万步军和两千的后勤辎重兵,其余兵力分成两部分,邓茂和张郃各率一部。

姜盛获得了乌桓区域矿产资源的开采权,刘虞不是傻子,知道姜盛是为了打造兵器,他也想从中得些好处,姜盛也不吝啬,把炼好的生铁每月都送给刘虞一部分。

现在州牧总揽一州的军政大权,迫切需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刘虞也不例外,但姜盛回绝了他索取武器的想法,武器是需要专利的,姜盛得留一手。刘虞只得退而求其次,接受姜盛赠与的生铁,然后再回炉重铸,打造铠甲兵器。

在乌桓生产提炼出来的生铁还需要进一步的重炼,从塞外运到乐安路途遥远,多有不便,但刘虞和公孙瓒都信不过,姜盛暂时还不敢再幽州地界上建造兵工厂,虽然成本很高,但不得不进行下去。

姜盛把乌桓有关情况编成邸报发给何进和太尉府,写明了任褚燕为护乌桓校尉的提案,何进现在已经认定姜盛是跟他一路的,所以就把这个提案任命搞了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