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有皇帝分身 > 第1474章 山寨汉献帝!

第1474章 山寨汉献帝!(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过,不管如何,生活总是要过的,命总是要保的。

或许有人要当汉奸,但也有人只想保住一命。少时,一名官员上前说道:“……陛下,恕臣直言,今日事已至此,京师诚不可保。臣提议不如弃守京师,趁着贼军尚未至城下,速速让城而走……”

这是提议跑路了,守什么守,城是守不住的,我们不如一起跑吧。

这个人的提议,让李明听得很是动心,凡是尚有一线生机之时,哪个人愿意轻易去死?再说了,如果穿越过来,是享受的自然不愿意走。结果却是小命难保,享受没有。只要不是傻子,是个人都想走。

只于跑路的面子问题,呵呵,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

史学家们对汪精卫的汉奸罪认识较为一致,唯在当汉奸的动机上看法各有不同。一是对权力的追求,即所谓“领袖欲”;二是贪生怕死,患了“恐日症”和软骨症;

三是与蒋介石达成默契,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中国无论是胜是败都不至于亡国;四是确信中国打不赢日本,迟和不如早和,反而主动;

五是一贯亲日,死心塌地投靠日本;六是与蒋介石内斗失利,负气出走铸成大错,只好一错到底。

这六种动机,最为恶劣的是第五种,最不可能的是第二种。想当年汪精卫参加革命,谋刺清摄政王事败被捕入狱,尝作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其大义凛然,可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并美于世。

在沦陷区,民间曾流传过这样的故事:汪赴日和谈前夕,交卫士一把手枪,“如看到我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即拔枪把我打死”这个故事不论是真是假,都说明“怕死”是站不住脚的。

正当他准备顺势点头应下的时候,突然右边不知道哪个角落里跑出来一个所谓的忠臣,唾沫横飞地朗声喝道:“……陛下,万万不可听此等贼子的妖言惑众历史上数次兵临京师城下,又有哪一次不是受挫回返?”

此人这一席话说的慷慨激昂,殿中群臣一时无语,李明更是无语。

第五种也难以成立。汪精卫固然亲日,但毕竟是中国人。他的日本情结,与孙中山一样,源自在日本宣传革命、组建同盟会的经历。这种亲日情结,不但汪氏有,蒋介石也有,其他国民党元老也几乎都有。

你看,以前是一个最最最刚烈的英雄,但是也就是因为是英雄,变成汉奸的速度,却又如此让人惊讶到眼珠掉了一地。

历史上,好多高官也是前期信仰坚定,大权在握之后就晚节不保干尽龌龊事。

-

如此心态之下,李明实在是没有信心相信残存下来的官员,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