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奋斗在新明朝 > 第二百一十一章 通向中枢之路

第二百一十一章 通向中枢之路(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许尚书大概根本没想到,薄有才名的李才子其实不会写字的李估只顾得沉浸于各种情绪中,连自己都忘了自己这一手烂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網^_^o~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按规矩,中书舍人外放不得直接迁入六部、科道为官。这对李佑倒无所谓”反正以他的出身能进六部科道的可能xing几乎为零,出了天官府,夜se依旧漆黑一片,李估感到恍然如梦,却在冷风里打了个寒战。

,“我确实是个最合适的人,非我莫属。”他对自己说道。

这个分票中书人选,不能从现有的内直文官中寻找,更不能找那些与诸大学士攀的上关系之人,所以肯定要由吏部诠选补缺。

天官大人却想在这个位置安插si人,但他的门生故吏基本都有功名的清流,没人愿意去干什么分票中书,即使一时得意也是自毁前途。恰好这时候,杂流出身品级刚好又够格的李大人出现了从许尚书角度看,李估简直太合适了。情商智商且不说,一是政治上比较可靠,是他视若子侄的学生发掘出来的,也是他提拔过的,

打着他的烙印,相信李估也不会蠢到敢背信弃义。

许尚书当然看得出李估心动了。这种事不能强迫别人去的,那样只能坏事,能心甘情愿去才是两全其美。遂道:“本官其实另有人选,但不太中意,本打算将就着,文书已经拟定,明日就要加了印信上报。

不过今日忽有所感,还是你更合适一些,所以便有紧急传你面见之茶…………”

李估拱手道:,“老大人有所差遣,下官自当效力,但有一处不满。”

“说!”许尚书道。

“下官出身寒微,历尽艰难才有这正七品官身。不升也就罢了,可那中书舍人是从七品,降一级使下官有些难以遣怀。”

二是李估在京城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有点关系的赵总宪、卢尚书都算是同党,比较令人放心。

三是李估分量轻成本低,一个破杂流损失也损失不了什么。

李估走了几步,忽然惊醒道:,“不!我是最不合适的!”

无论谁来当中书舍人,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能书”不见得非要多好,但至少要能把官方指定的楷体写的规整些,这是主业为抄写的中书舍人的基本功。

这点对天下大多数读书人都不是问题,可对李大人却是个大麻烦。

许尚书哑然失笑道:,“这有何难,你之前是理刑官”那便顺理成章加大理寺左评事衔,以中书舍人直诰敕房如何?前朝有过此例,倒也不逾矩。如何能亏待得了你。”

官衔方面,吏部天官当然是最权威的,他这么说了,那就百分百没问题。

大理寺评事和苏州府推官一样是正七品,但京官的七品在人们心中还是比地方七品稍高一点的。国朝确实有府推官行取入京改任大理寺评事的升迁途径”所以李估这个身份变化倒也不算是奇异。

但李估这个大理寺左评事显然和阁老们的尚书一样,也是个加衔,是虚的。

只是人家全称是某某大学士、兼某部尚书入直文渊阁,李估只能叫做大理寺左评事、兼中书舍人直诰敕房,可谓是天差地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