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蝶与谍 > 第82章 去澳门

第82章 去澳门(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华侨人口最为集中的东南亚,救亡运动的规模更大。

在菲律宾,“七七”事变后的半个月内,各地华侨便成立了爱国团体376个。

为协调各国各地的活动,1938年10月,来自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安南、泰国、缅甸、马来亚和香港等地的45个华侨团体的164名代表聚会新加坡,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新加坡华侨首领陈嘉庚当选为总会主席,印尼华侨首领庄西言、菲律宾华侨首领李清泉为副主席。

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

11月13日,周林带着香君上了船。

这条船是从明珠开出,终点港香港。

周林计划从香港转船去澳门,他的表面目的是去澳门赌钱,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去澳门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一项任务。

新加坡侨商,南洋华侨总会的会长,被称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捐赠给延安的一批价值三百万美元的抗战物资现在滞留在澳门。

中国在海外的华侨总数约在800万—850万人,其分布地区可分为欧洲、美洲和东南亚三大块,其中绝大部分分布于东南亚,约占海外华侨总数的95%以上

由于现今的重庆政府极力阻止华侨向延安捐赠物资,提出自己是中国的合法政府,所有的捐赠应由中央政府统一接受并分配。

在日本人和重庆政府的双方阻碍下,这批华侨捐赠的物资被滞在澳门,而且重庆政府已经得到了消息,他们将派员前往澳门,想要接收这批物资。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要求周林,想办法将这批货安全地运回延安。支持延安的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便积极地展开了抗日救国运动,并成立了不少抗日团体。

1936年9月,“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巴黎宣告成立。

“七七”事变后,华侨的爱国热情更为高涨,各种抗日团体纷纷建立。

“七七”事变发生当天,纽约华侨便成立了救济总委员会,选举司徒美堂等为执行委员,负责协调美洲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

1937年8月,美洲的华侨团体联合成立了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该会有直属分会47个,其活动遍及美国、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300多处大小城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