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五千年来谁著史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畴

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现在已经来到了昌乐,清军集结在益都,郑芝豹已经领兵杀到了城下。大小上百门火炮昼夜轰击个不停,这一战郑芝豹没有半分的取巧,就是凭着硬实力硬吃。

豪格手中可是有不少的鞑子马甲,在骑兵上面,鞑子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郑芝豹不敢弄巧取巧的最大原因。

当然了,只是读书人之间的言语争执,就像陈亮与朱熹之间的王霸义利之辨,只要未触动社会实质,那都不会形成实质影响。

历史上明末清初的三大脑洞者,不管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亦或是黄宗羲,都主张限制皇权,反对君主专制,可又有个鸟用呢?

执掌着天下的满清继续用理学,用八股文章,你思想秀的再激进也缺乏理论实现的机会。

但是,洪承畴能肯定的却是,这孔胤植等人的事儿只要传去江南,那就一定会给阳明学诸派提供大量的真枪实弹。

到时候要真的掀起波澜的话,不止士林有动,朝堂上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无论是王学七派,还是浙中王门学派、泰州学派,乃至是异端分子李贽,眼下这个时期里,在天下间都很有影响力。

李贽的几本著作,那在士林中是怎么个评价?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抨击孔孟儒道,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可却偏偏几次禁绝而不能。市面上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刻本叫卖。

又因为明末国势江河日下,战事一败接着一败,国力大衰。而人在自己力弱的时候,那是会反思自己怎么就由强而弱的,如此,就也为士林学界掀起波澜提供了社会基础。

那种反对空谈,强调躬行践履、强调经世致用,讲求实用的质朴学风已经在发展。更有些反对专治,主张限制皇权,甚至是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等等观点,也在酝酿之中。

要不然李贽又怎么会在牢狱中自尽呢?何心隐更是死于湖广巡抚王之垣的乱棒之下。如此甚至都可能会影响到当下的北伐大计!

洪承畴回过神来后就患得患失的,他可是就指望这次北伐好再度’建功立业’。可容不得他人破坏。

但是想到王廷臣所说的,郑芝龙使了数百人紧密监护,日夜不离。除了动粗,真想不出什么法子能将孔胤植他们救下了。

但是真要‘动粗’,那却是连崇祯帝都绝不愿意看到的。

郑芝龙不管这个的。

天下大乱的时候,社会各种矛盾的碰撞,这一时期文人们的脑子总是很活跃的。

洪承畴对于此事甚有了解,更明白在朝廷南迁之后,那主张重史学轻经学的呼喊声,那反对理学空谈,反宋儒道学之说,提倡事功之学,主张见诸行事、经世致用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这跟历史上南宋建立后,宋人中也出现了陈亮这样的人物是一个道理。

都是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吃足了痛苦之后想要强壮自身,强大自身,从而引发的对前事的大反思。

区别是陈亮当时‘人少力薄’,而现在的士林中却很是有一批人在对理学喊打喊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