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从资本到文娱 > 第三十九章 市场化的口子

第三十九章 市场化的口子(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次贾樟科没有无脑批评《蝴蝶效应》,只是指责电影对现实的关注太少,对幻想的执着太多。

对于这些批评顾执完全不在乎,全都安然受下了。他还经常给宁皓、刘晔和汤惟打电话,让他们不要多想,要是被骂得难受了,就关注关注票房成绩。

和传统媒体上的主流声音不同,《蝴蝶效应》的票房节节高升,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达到了1400万,远远甩开了《一声叹息》和《碟中谍2》,成为了一周票房冠军。

票房的势头强劲,几位主创人员的名气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媒体的采访更是挡都挡不住,如今都不用中影花钱,《蝴蝶效应》就自动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了。

而且给宁皓他们带来的影响还远不止如此。

其中就有一位刚刚出名的导演加入了批斗场——贾樟科。

贾樟科目前拍出了《小武》和《站台》两部电影,分别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在文艺圈的名头已经不小了。

他是专注于国内现实题材的人文主题类导演,一直执着于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深受国外各类大奖的钟爱,国内的广大群众知道他的还真不多。

他拍的电影一亮相就会自动加上一顶“好电影”的帽子,在众多文艺青年眼中,他镜头下的华国才是真正的华国。

有的影迷们一向推崇贾樟科不向好莱坞电影投降,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题材。

至于咱们的顾同学,于他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话说得没错。

可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展现国内穷苦愚昧这个类型的电影,就那么容易得奖呢?

贾樟科是不是早就向各大电影节投降了呢?

国内的观众们早就被他抛弃了,不是吗?

好莱坞是洋人办的,电影节也是洋人办的,怎么拍商业电影就是华国电影向好莱坞投降,专门拍批判华国现实题材的电影就不是向西方的意识形态投降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