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武夫 > 第七十一节 和机

第七十一节 和机(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呼延庚招呼邱穆陵仲廉、歩鹿孤乐平、普六茹伯盛等人,带起两万神武南军,虽然他调任宣抚司走马承受,但邱穆陵仲廉等人把军队掌握得好好的,令行禁止。

先是鲁智深、杨可发等勇猛部将一阵拼杀,打开了金兵营墙,歩鹿孤乐平带领骑兵一拥而入,在营中肆意穿行,将金营捣得大乱,随后宋军大队一拥而入。南面的金兵果然都调去攻打刘汲了,而粘罕来换防的军队还未到位,呼延庚带人在阵中大杀一场,粘罕不敢调集另外三面的金兵来援助,因为怕宋兵在其他三面也会趁虚而入。

粘罕凭西路军五六万人就想围住汴梁,兵力指挥捉襟见肘。从俘虏口中得知,粘罕派了五万人去守潼关,再扣除留在河东的四万金兵,粘罕手下的兵力不满六万。

呼延庚也看出了这一点,心中不免惋惜,如果其他三面能够同时进攻,说不定能打垮粘罕的西路军。

神武南军完全摧毁了金兵的南面包围圈,秦时亲带领亲随到颍昌去打探情况。一方面因为用的是护送信使的理由,要给官家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了解刘汲的情形。

低调俱乐部们列举的理由,全然不顾当前军事局面的变化。

在北宋末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生物——无利可图主和派。按说一个大臣要卖国,要求和,或者要做别的什么勾当,总要有点利益。但北宋末年主和的大臣们,从耿南仲,聂昌、张邦昌、李邦彦一直到王时雍、王孝迪、王宗濋,他们最后什么好处也没捞到。就是张邦昌,也肯定不会想到自己能当上伪楚皇帝,而且这个皇帝还没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若是说他们真是为了开封的百姓免遭兵灾,可王时雍、王孝迪、王宗濋三人可已经在开封纵兵“搜捡”了好几遍。

但这一群人就是那么奇怪,不为名,不为利,也不是为了推行民主,就是坚持要讲和。

赵桓听腻了主和派的意见,内心也知道即使想讲和,也要以城外援军为依仗,尽然金人南下去攻打援军,那汴梁守军就要有所策应。他仔细听完张叔夜的建议,又询问了一番王禀、折彦质等人的意见,最终赵桓决定,让折彦质整顿兵马,相机劫营。

为什么不把这个任务交给王禀呢?因为王禀以在太原,隆德,汴梁南面的守城事迹而被百姓广为称颂称颂,“勋业已盛,破敌大功,不宜再出其门。”

第二天早上,仍见颍昌方向杀声震天。呼延庚只得再去求见张叔夜,请求集中兵力,赶在完颜斡离不返回之前,尽快打破金兵其余三面的锁城联营,不然刘汲五万援兵,坚持不了几日,这五万人的鲜血不可白流。

张叔夜道:“官家只是不许。”张叔夜终究是宋朝的文官,虽然有担当的胸怀,但绝不会忤逆皇帝的旨意。

张叔夜虽然下不了命令,神武东军的都虞侯吴革却来找到呼延庚,要与他联手,攻打东面的联营。

呼延庚问道:“那用什么理由呢?不可违旨啊。”

吴革道:“理由?可以边打边想。”

折彦质得了劫营的任务,首先就想起了去年姚平仲劫营失败的事情,因此一定要“持重”。一持重,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二月二日,汴梁城头上望见,颍昌方向尘头大起,隐隐有杀声传来。到晚上的时候,又见金兵从汴梁围城各面抽调军马。

呼延庚心中着急,向张叔夜请令,张叔夜不敢动。问宋江吴用有无办法绕过皇帝的禁令,吴用只有小聪明,却无大胆魄,喏喏不敢言。

呼延庚又去找王禀请战:“只说金兵南门攻城可也。”

王禀道:“想法子打破金营,就说护送信使出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