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姊妹易嫁 > 第122章 舅舅

第122章 舅舅(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说到这里,大男人呜呜有声地嚎哭。夏夕带来的这几个丫头也抽搭抽搭地开始哭。

“内人和我一起来的,她身子不好,坐车坐得蓬头垢面精神萎靡,委实不能见人。我叫马车送她先回了登科胡同。我离京之日,家门上挂的还是我査府的铭牌,或许父亲留了这所宅子给我。如果一会儿来报信,说这宅子不再是査家的,德闵,你总有嫁妆产业,先给舅舅找个落脚之地吧。”

夏夕听得心里一阵阵抽痛,连忙说:“舅舅哪里都不要去,我成亲之后分了府,有自己单独的院子,您和舅母就住我那里,您安心备考,舅母身体不好,我们慢慢请好郎中来调治。”

査继良摇摇头:“这两个侯府我都不住。”

大太太说:“良哥儿,你也未免太生分了,难不成当真跟我呕气?”

査继良郑重地坐直了身子,看着大太太的眼睛,一板一眼地说:“大姐姐,我刚说了,是你给我的200两程仪,让我撑回了杭州。我谢谢你。爹娘在世时,也好生疼过你的,他们的情谊用你那200两银子做个了断,我们彼此再无亏欠。德闵这笔帐,我会从头跟你算。”

夏夕道:“舅舅无须自责,您那时也是个小孩子,自己都没人照顾,孤身在外流落这么多年,一定吃尽了苦。德闵不怪您。这些年您都是怎么过来的?”

大太太迅速地接上话说:“是啊,良哥儿,快二十年了,怎么竟连你的一点消息也没有?曾经还有人说你早早就没了。”

査继良用帕子拭干了脸上的泪水:“我当日扶灵回了杭州,草草将父亲落葬。身边有几个老家人照应着,就决定在家里住下来,好歹还有几门族亲,比无依无靠强。我在族学里念了几个月书,后来实在穷狠了,度日成了问题。父亲临终前告诉我,他有个生平至交住在桐城西郊青沙湾,当日他在朝里当御史中丞,因为弹劾权贵,被人暗算,先皇一怒罢了他的官。此人清廉正直有风骨,我们两家有联姻之约。我若是落难,可以去投奔。于是我卖了家里最后的几亩茶田,遣散了老家人,让他们各自去投亲,自己拿了二十两银子当盘缠,独自去了桐城。那时小小年纪,已看尽世态炎凉,去的时候着实做了最坏的打算。但雪梨公却真是个难得的好人,他二话不说收留了我,自己并不富裕,却一直供我读书,我二十岁那年他把小女儿嫁了给我,这些年我一直就住在桐城郊外,一边教几个学生,一边自己读书。”

大太太思索着插话道:“不对啊,记得那年你走的时候,定南侯给过你三千两丧葬银子,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你被人骗了么?怎么那么快就生计无着?”

舅舅苦笑,“被骗倒好了,至少一次骗不完。那一路走得凄凄惶惶,我又乍然失恃,几乎步步血泪。过了淮水不久,有天早上起来,发现一个车夫骑马夜遁而去,姐夫给的丧葬银子也被他全部裹走了。若不是大姐姐你另外给了我200两程仪,父亲会埋骨何处,我真的不敢想。”

大太太倒抽一口冷气:“良哥儿,你听我解释。”

“大姐姐,省了你的花言巧语。我不再是十岁的孩子了,你哄不了我。你看不上娶她没关系,帮她另外找个好人家不行么?你是她的姨妈,怎么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定南侯那个畜生,为了省几个嫁妆钱,活生生地作践没娘的孩子?我姐唯一的血脉,竟然嫁了你的庶子,居然还是填房?我听得心都要炸开了,你居然同意了?你怎么敢?”

査继良年轻,这几声斥责发自丹田,震得屋子里隐隐回响。大太太脚一软,跌坐在椅子里。

夏夕感动得落泪,见舅如见娘,老话说得真好啊。

“我姐姐临终之日,抓着你的手不松,多少恳求、多少叮咛说不出口,急得掉眼泪。她多放心不下她的闺女,你不会不懂。你们二十年的姊妹情谊,又自幼看着德闵长大,娘死爹不疼,她活得该有多难,只要眼不瞎,你不会看不见。你怎么忍心跟着别人一起作践她?”

夏夕注意到他的妆扮,一件半旧的莲青色雨花缎袍,黑色的棉布中衣,脚下一双布鞋倒是崭新的。虽然气质斯文,眉眼清秀,但是以这样的装束来见久别的亲戚,可见境况依然极为窘迫。

“舅舅此番进京是为恩科应试而来吗?”

査继良道:“既为恩科应试。也为见你。我心里着实惦着你,可想到定南侯总归是你的亲爹,再不好总不会苛难亲生的闺女,所以倒没忧心过你的日子。我盘算着你的岁数,应该已经出嫁了,所以这会儿直奔忠勤侯府而来。谁知见了大姐姐,她居然告诉我你被定南侯易嫁,真是可恼可恨。你放心,如今舅舅来了,我绝不会跟他善罢甘休。”

夏夕相信他的气愤是真诚的,但是一介布衣,寒门学子,能拿超品侯爵怎样?定南侯只需派出两名家丁,随随便便就打得他起不了床。德闵就这一个亲人了,自己一定要保护好他才行。

大太太尴尬地站了出来:“这个事来日方长,慢慢商量。你一路进京,家眷有没有一起过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