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 第三百一十二章:科举考试

第三百一十二章:科举考试(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只要能截断世家门阀对社会上升渠道的垄断,让全新的通道打通,他们的目的就达成了。

所有年满2十岁、拥有大唐正式户籍、不超过5十岁的男女都可以保命参加考试,只要成绩合格都可以参加选拔考试。

州县选拔考试中的前3名可以直接保送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其他的成绩优异的考生需要参加道级考试,前1百名才可以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其次是科举考试的科目的改变。

科举考试分为所有考生都要参加的基础考试和朝廷各部组织的专业考试,录取要看考生的基础考试成绩和专业考试的综合成绩。

科举考试不再设什么进士科、秀才科、明算科等复杂的科目,考生在获得考试资格后可以自己选择想要考取的部门岗位,参加部门的专业考试。

所以他1出手便将所有非官方参与的投资者全给踢出了局,仅仅是这1项就让朝廷、当地居民和岭南系获利超过了上千万银币。

经过他1连串的经济打击,大唐资本市场1片哀鸿,数百个地方豪族和中小士族就此沦为普通人。

新兴的商人、工厂主、工人等阶层开始成为大唐1股强大的势力,不断挑战着原有的社会生态。

唯有积累了数百年的几个大世家还在苦苦支撑,不过他们失去了大量的财富、土地、人口,能支撑下来靠的是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威望。

他们留下的余威犹在,邹浩然和李承乾自然不会允许他们继续逍遥。

最后是在科举考试之外要经过吏部的面试,只有完成了所有的考试环节才算是正式录取。

这1套科举考试的规则直接就是冲着世家豪族的命门去的,让威望这种东西被排除在考试之外。

以往那种只靠文章和家族背景就能做官的做法被废弃,朝廷选拔人才只看能力,无关其他。

当然,邹浩然很清楚他们的愿望是好的,但大唐是个人情社会,不可能完全杜绝走后门的事情发生。

不过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建立1套尽善尽美的人才选拔方式,那不现实也不符合人性。

泰和3年十月,朝廷宣布在来年的3月举行泰和第1次科举。

礼部公布了这次科举的考试规则。

泰和4年的科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

首先是考生的考试资格。

各地在地方组织州县、道两级选拔考试,但考生在参加选拔考试之前必须首先完成礼部公开发布的试卷,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想要获得参加选拔考试的资格也不是1件容易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