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 第163章 堵路

第163章 堵路(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然,暖水乡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理论上适合投资办厂。

只可惜这年头僧多粥少,就算引进了项目,也肯定会放在岩台市区或金山县城,哪里轮的到暖水

所以,真正符合暖水乡具体情况的发展方式,还是在土地上做文章。

具体怎么做,也很快想好了。

祁同伟决定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以及畜禽养殖产业。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祁同伟和刘彬等人一起,马不停蹄的在全乡范围内开始了大调研。

暖水乡和两年前的红山乡相比,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穷。

一个排名历史倒数第一,另一个是现役倒数第一。

而这两个地方穷的原因,又有本质的区别。

红山乡的穷,是因为地处岩台山麓,位置太偏僻,交通不方便所致。

蔬菜种植方面,他打算搞一个万亩种蔬菜基地,以种植各种应季蔬菜为主,辅以千亩蔬菜大棚,大棚内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反季蔬菜。

畜禽养殖方面,在鼓励农民家庭养殖的前提下,搞几个较大的养猪场和养鸡场,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办一个牛羊养殖场。

另外,依托暖水乡四处可见的小型河流和湖泊,鼓励农民养殖水鸭、牛蛙、淡水鱼和小龙虾等。

甚至,还可以在那几万亩水稻田里,逐步尝试稻鱼混养、稻蛙混养、稻虾混养等新型养殖模式。

但它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少,才不到两万,虽然耕地不多,但山林物产丰富,只要能把路打通,发展起来并不难。

祁同伟当初便是靠着卖茶叶、茶油、毛竹等林地农产品,顺利打开局面的。

相比之下,暖水乡位于岩台和林城的交界处,是金山县第一大乡,足足有28个行政村,共有八万多人,人口负担极其沉重。

而且暖水乡属于平原地貌,境内虽然水网密布,但没有大型山川湖泊,自然资源严重匮乏,老百姓几乎全部以种地为生,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棉花,经济效益都一般,另外再靠养猪、鸡鸭鹅等补贴家用。

也就是说,祁同伟在红山乡的那一套,根本无法用到暖水乡,只能另外想办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