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二十五章 体制

第一百二十五章 体制(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了书、读得好书,于是,朝廷又给了“武”这条通道。

凭军功可以入仕,且文武可以转换,缩短将军号的阶梯,无军功不得封爵,一些列措施,使得寒族以及根本不识字的平民,有了体制内稳妥的“卖命”升迁途径。

开设军校、低门槛的入学资格,军校毕业生直接为尉官,等等,让勋贵、官宦们众多子弟的入仕、升迁有了保障。

侯景能在短时间内,兵力从不到千余,瞬间膨胀到十几万,并围了台城,是因为梁国国内无数对现状不满的人,把侯景送到建康城下的。

“说到底,还是体制问题,历代都是如此。”李昉把论据列了一通,给出论点:

“高门士族把持着人才选拔途径,以武晋升的渠道又很难走,导致地方豪族和寒族子弟在体制内看不到入仕、升迁的前途,就只能另辟蹊径,选择投机。”

“高风险高回报的投机,就是造反、政变。”

“地方豪族撺掇外镇的宗室造反,寒族出身的佐官佐吏鼓动府主造反,甚至大量不得志的士族,也撺掇某位皇子、宗室夺位。”

宗室希望乱,自己才好更进一步,坐上那个位置;

地方豪族、寒族希望乱,自己才有机会接近权力中枢,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百姓希望乱,希望那些骑在他们头上吸血吃肉、作威作福的人上人,全家都死在战乱中。

人心思乱,国内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被某个突发事件引爆。

所以,侯景以不到一千残兵入梁,造反后却能够迅速南下,攻入建康。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高额的回报,成为新朝或者新皇帝的肱骨之臣,实现人生的大跨越。”

“当国内局势稳定时,这些人没有机会,所以,他们选择投机,人心思乱。”

“这才是病灶,体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历代总是摆脱不了的噩梦,宗室残杀,地方和中枢不断内战。”

说了一番,李昉对父亲所开出另一个治病药方夸赞起来。

朝廷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分士、庶两榜,给了士、庶子弟一个公平的入仕渠道,之后的晋升,也不在看中门第,而是看重政绩。

围困台城时,已经拥兵十余万。

而勤王大军虽然兵力更多,但表现极其拉胯,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有人希望借助侯景这把刀,干掉皇帝、皇太子,干掉中枢,自己才好浑水摸鱼。

所以,不是侯景能打,否则当初侯景坐镇河南、拥兵十余万时,怎么连淮水都过不了?

是因为他才有不到千余残兵,在梁国国内那些心怀鬼胎的派系看来,就是一把用完便扔的杀人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