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浪漫情书 > 引子 四、柳暗花明

引子 四、柳暗花明(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文进,怎么搞的,脸上的汗都淌流了,快坐下歇会,有话慢慢说。”

丁书记叫丁喜春,33岁,身高1.8米,眉清目秀,一表人才。穿一身中山装。一看,就是一位很有能力的领导者。文进休息了一会,向丁书记说道:

“丁书记,有件事你得给我评评理。”

他就把招工的事从头至尾的向丁书记说了一遍。丁书记听完后笑了,他说:

“文进,招工是个好事。况且,这次招工不是乡里的指标,是个人争取来的,按规定应该让走。至于崔仁义他不让走,是说不过去的。但话又说回来,他就是一个劲的不让你走,我也没办法,这就叫县官不如现管吗?你先回去,我给崔仁义打个电话,和他商量一下,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他的上司。”

引子四、柳暗花明

在王文进的青年时代,让他最不如愿、最不趁心、最不理想、最不幸福的就是婚姻问题。全/本\小/说\网当时,因家里穷,谁家有姑娘能看上他呢?不过,这事王文进不着急。他不着急不好使,他老人着急。到了儿子该结婚的年龄,老人能不着急吗?1966年冬天,在媒人的介绍下,由父母包办,给文进订下了一门亲事。这门亲事,王文进原不同意,因为他是个孝子,又怎能驳老人的面子呢?况且,家境确实贫寒。因此,也只好答应下来。她就是桃源一队的丁小凤。丁小凤当时17岁,身高1.55米,长相一般。她自幼失去母亲,在继母的管束下,只知道干一些笨重的体力活。对于针线活之类,为人处事之类,礼貌谦让之类的人生必备的知识从不过问,也不教她,因此,她的性格、秉性和别人格格不入。这也是后来王文进与丁小凤产生反感的主要原因。

1967年春天,王文进与丁小凤结婚。在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丁小凤自私性特强,早晨不起来做饭,等婆婆做好了吃现成的;不收拾家务,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从来不收拾。刚来时如此,一年过去了,还是如此;不打扫卫生,不擦玻璃抹桌子;在家里总和养父吵架,经常的顶撞他,伤老人的自尊心;干体力活还行,但质量不好粗造、胡弄;疑心太重,整天疑神疑鬼;无端猜疑,无事生非;说话不分场合、地点,不注意影响,不计后果;听信传言,听风是雨;有人给她使离间计,她还感谢人家;不听话,不管是老人说的话还是文进说的话,一概当耳旁风,只有外人说的话她才当真……

由于上述种种,导致了感情不合,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理想,没有爱情基础。这样的一个女人王文进能跟她合得来吗?于是,在1971年,王文进提出与丁小凤离婚。按理说,离婚的理由很充分。可是,两位老人说什么也不同意。由于王文进是一个大孝子,看到老人发脾气,也只能有气自己受,有苦自己吃。为此,他和妻子分开睡,达一年之久。妻子在炕头,文进去炕稍,孩子在中间;妻子撵到炕稍,文进又去炕头。如此周旋了一年多的时间,两人没过夫妻生活。文进的意思是:以此疏远她,让她先提出离婚。这样,在老人面前就好说话了。可是,固执的丁小凤却顽固的很,她死活不同薏离婚,这使文进大伤脑筋……

有一天,她在生产队干活听别人说:“你们家的王文进和咱队的***一起走过路,他们的关系一定不正常。”当她听完这番话以后,立时火冒三丈,在众多干活的社员面前大发雷霆。使正在铲地的社员放下了锄头,正在耥地的社员停止了前进。都竖着耳朵听着象泼妇一样的谩骂。下班后,还亲自到***家去找人家。结果又是一场无稽之谈的大打大骂。你说,这不纯是个250吗?

“丁书记让你费心了,那我先回去了。”

从丁书记办公室出来,王文进觉得,丁书记是党委书记,很讲理,而崔仁义是大队书记,不讲理。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啊!过了两天,王文进又来找崔仁义签字,他还是不给签。他以为,王文进到党委告他的状。你不是能告吗?你越告我越不让你走,看你王文进能把我怎么样……

说来也巧,这年7月,正是文进的弟弟王文占刚从十六中学毕业。文进回家后,听说弟弟毕业了,就和弟弟说:

“文占,正好你毕业了,现在叔叔给的那份招工表,还有两天的时间,你把它填好,明天就去体检报到。”

至此,这份招工表总算没有夭折。不久,王文占就去五道江煤矿上班去了两年以后,因为招工引起的隐痛还在折磨着他。这让他感到当队长心灰意冷,精神不振,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他想:

王文进对丁小凤,自开始结婚时的疼爱有加,后来演变成敌对势力。你说,他的心里能不痛苦吗?怎奈两位老人把着摁着不让离婚,让一个孝子吃尽了苦头。由于气大伤身,不久,王文进就得了急性支气管炎,加之心火烧身,而又演变成慢性支气管哮喘。使他吃饭难下咽,睡觉难成眠,走路上喘,胸闷气短。因此,住进了二道江卫生院抢救治疗,在卫生院住了20多天。虽说缓解了病情,但至今还留下了病根。回家后,他思前想后,离婚吧,老人不同意;不离婚吧,就这么将就到何时为止呢?但想起母亲生他养他的深情厚意,又不愿意让老人伤心。宁愿苦了自己,也不让娘生气。至此,这桩名存实亡的婚姻一直延续到现在……

王文进在担任生产队会计和队长期间,经常有招工指标下来。如市煤矿招工,市钢厂招工,他都让给了别人。而到了后来,那是1973年夏天,他有个叔叔在五道江煤矿,那里招收子弟入厂。文进的叔叔冒着酷暑把招工表送到他手里,让他去当煤矿工人。他当时感到很高兴,谁能料想到,就是这么一次自己亲属给于的招工机会,大队都不让他走。为什么?因为他是党员,他是生产队长。

当王文进拿着招工表找到大队书记崔仁义签字盖章时,他把头摇的象波浪鼓似的一千个不行,一万个不行。崔仁义,44岁,长脸,较瘦。他说:

“文进,你我都是**员,我不是不让你去当工人,而现在你是六队的队长,我们党员不挑担子,谁挑担子?还是放弃当工人,安心当好队长吧。”

他这一番话,没把王文进的鼻子气歪了,他头也不回的一甩门走出了村党支部。文进心想,你崔仁义不说理,自有说理的地方,他一口气跑到二道江乡党委。党员嘛,有事就得找党委书记。很巧,党委副书记丁喜春刚开完会回来。这时,文进气喘吁吁地进了书记室。丁书记看他满脸的汗水,忙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