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 > 第六三一章一鸣惊人

第六三一章一鸣惊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是嘉靖皇帝多年的心结,他一直希望能有身后的美名,却知道大礼仪注定会给自己抹黑,但他纵使权力无边,却也没法改变人心,徒呼奈何之下,他变得无比避讳此事。现在听到张居正这样说,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但安慰归安慰,多一个张居正理解自己,还是于事无补”嘉靖有些沮丧道:“你倒是看得清楚,可又有什么用?还是没法说清谁是谁非

“圣人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张居正却不这么看,道:“臣的体会是,等到事情了解一段时间后,尘埃落定了,当事人都已经退冉舞台了,历史自然会有定论。”

“不敢说了若指掌。”张居正毫不谦虚道:“但还算是耳熟能详。”

“既然如此”嘉靖的脸一下子拉下来,咬牙切齿道:“你拿英宗影射一事,就是不是别人诬告了?”

“皇上明鉴,这是那些人不学无术,断章取义”张居正面不改色道:“却没有站在历史舟度上。审视“濮议之争。的历史定位。”

这时候袁姊也插话道:“皇上,不妨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看看在不在理。”

“那你到说说,是怎么个历史定位?”嘉靖按住怒气道:“莫要强词狡辩,联不是可以被蒙蔽的昏君”

“拿给他看嘉靖一指桌上,黄锦便赶紧将那几份奏章捧下去。对他道:“看着吧

张居正双手接过,快看了一遍,便还给黄锦。

“这就看完了?”黄锦不由吃惊道,…颇广要是自只看的话。众么短的时间。也看不宗。“

“看完了。”张居正却稳稳点头道:“一字不漏。”

“说大话呢吧?”嘉靖冷笑道。

“圣明不过皇上”张居正。道:“微臣岂敢隐瞒。”说着侃侃而谈道:“臣研读历史的体会是,评价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能看当时人怎么看、当时人怎么想,甚至不能看大多数人的想法”

“呵呵,难道要看你张太岳的想法吗?”嘉靖不无讽刺道。

“为臣惶恐,当然不是。古人云,当局者迷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微臣认为,当时人受其立场、利益甚至感悄的局限,很难公正、公平的对待“濮议之争张居正沉声道:“纵观嘉估末年,宋廷积弊重重,以王珐为的两制,和以韩椅、司马光为的宰执,在改革一事上分歧很大,对立严重那个时候英宗皇帝的一片至孝之心,难免会被两派人马利用,为了打压对方,为了反对而反对”

听到这儿,嘉靖不由动容,大感知己的点头道:“倒有些道理。”在他看来岂止是有些道理?简直是说到他心坎上去了。大礼仪二十年,让嘉靖身心俱疲,等到尘埃落定,落花流水后,嘉靖难免回想整个过程,现起初也许是真为了“继嗣、继统。而争执,但到了后来。君臣争斗到了白热化,争执本身已经没人理会,纯粹成了为反对而反对,为压倒对方而战斗了。

世人愚昧,总是觉着那些一身正气的清流,掌握着普世的真理,永远不会犯错一般,所以将所有的非难都加诸于皇帝,和支持他的张媳、桂菩、方献夫等人身上,说皇帝不硕大体,偏执独行,说张、桂、方等是只会趋炎附势的钻营奸佞。

“君前无戏言。”张居正道:“微臣岂敢说大话。”

“那好,联问问你,彭寿年的那份奏章,从第八句开始,往后说的是什么?”嘉靖存心想煞煞他的气焰。

但张居正好容易让皇帝认识。正要一展才华,化危机为转机岂能乖乖服软,便轻轻嗓子,朗声道:“彼为饱学,焉不知光宗故事?然一再提及,自有借古讽今之意,其心可诛”他竟然毫不停顿,一口气将长长一篇奏章背了下来。

嘉靖和黄锦不禁听呆了,心说原来传说中的“过目成诵”是真实存在的啊就连那袁姊也暗暗咋舌道:“好小子,不显山不露水的,想不到竟是个高手啊”

但过目不忘解决不了问题,嘉靖收回心思道:“你既然这么好的记性,必然对故宋光宗皇帝的事情,了若指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