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 > 第七一四章 赈灾

第七一四章 赈灾(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您的意思是?”张居正了然道:“选拔流民中之强壮悍勇者招募为兵?。

“不错。”高拱点头道:“把那些强壮彪悍从灾民中选出来,一可以保家卫国,二来,也让灾民易于管理,三呢,只要有当兵的家庭,就没法跟着逃跑,而且还可以用军饷抵偿每家所借的粮食,这样一来,官府的压力小不少,富户们也可以放心了。”

“这样太好了张居正笑道:“新郑公有这样的魄力,下官何愁人手不足、大事不成呢?”。

“人手充足后,你先要办的,是将灾民按照籍贯、宗族分成数百保甲,将他们分散到各州县救济;同时命各州县,腾挪出公私房屋,供灾民居住。这么冷的天,仅靠简易的窝棚怎能撑得过去?”高拱沉声道:“把灾民分散安置,让他们都能有房住,并在每个州府分别赈灾,就可以改变以前聚民城郭,易疫疾、粥不及时的弊端,效果肯定比以前好得多

“然后,尽力劝说富家大户捐献粮食,再加上太仓的储备粮,统一调集起来,按计 供应灾民,使流民皆能安住就食。”高拱道:“我大明国力空乏,但富户巨室中。却穆镶满家、贯朽粟腐,此刻国库空虚,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这个”张居正表情一滞道:“恐怕没那么容易。”

“放心,没那么难。”高拱道:“我们也不让他们白捐,我们可以许诺,来年春天让灾民帮他们耕种偿还,这样还把流民安置的问题解决了“可要到时候”张居正道:“流民都跑了怎么办?”

命令一下达,张居正便赶到高拱那里报到,在编完《承天府志》后,他没有具体的职官,只是以詹事府左庶子的职位,在裕王府担任讲官”说起来,现在裕王府的讲官已经全部换人,除了张居正之外,还有陆树声、诸大绶、陶大临等三人,其中以嘉靖二十年进士、原南京太常寺卿陆树声为长,值得一提的是,陆树声乃松江华亭人。还值得一提的是,此人极为正派清高,严嵩父子掌权时,便有机会拜为吏部侍郎,继而入阁为相,但因为不肯党附严家父子,才被贬到南京冷藏,但也因此在朝野人望极高,此次重回京师,就算张居正也得恭敬称他一声“前辈。

说回张居妥拜见高拱,两个曾经共事过的上下级,都对重聚十分的高兴,高拱这人性情高傲,等闲余子根本看不到眼里,在评价别人时,他总是冠以“蠢材。的头衔,据说他甚至说过:“满朝文武皆废材,除太岳、江南外。”也就是说,能让他瞧得上的,也就是张居正、沈默两人,其余的就连徐阶,他也不放在眼里。

高拱甚至放下架子,朝张居正毒动行礼,然后歉意的对他说,我身为太宰,又逢幕中权力交接的紧要时刻,能挤出来的时间、精力着实有限,所以也只能总揽全局,具体的事情,还得多多仰仗太岳。

张居正很大度道:“新郑公只管放心,下官必全力从赴

“很好。

“不用怕。”高拱道:“我已经考虑到了。方才不是让你将流民按籍贯、宗族编成保甲吗?便让他们互相担保监视,有人逃跑,全保连坐”

“要是全保甲一起逃了呢?”张居正追问道,这不是没可能的,在保甲严厉的边疆地区,时常生整村整保的百姓一起逃亡的事情。

“不要怕,我还有一招杀手钢,可以解决富户的担忧、官府的麻烦,也能造福百姓,可谓是一举三得。”高拱笑道。

“哦,有这种灵丹妙药?您快说吧张居正催道。

“八个字,募民为兵,以兵代赈”高拱低声道:“这次南巡,京营官兵死伤惨重,我听说需要补充两万人,”

。高拱高兴道:“来来,我给你讲讲,咱们都要干什么。”

“下官洗耳恭听张居正恭声道。

“先,不能任由饥民聚集京城,这样容易造成疫病传染不说,还不利于及时救济。所以不只要宛平、大兴县开动,通州、霸州、保定等顺天府二十四州县,都要动员起来”高拱沉声吩咐道:“把原来聚集于京城一地的灾民,分散到各个州县,大家都分摊一部分,压力不就没那么大了吗?。

“嗯张居正点头道:“只是这样一来,工作量就大了”部堂,我不是诉苦,只是怕人手不够。”

“不用怕”高拱一挥手道:“京城养着那么多冗官闲散,不管是“前资、待缺”还是“寄居者”都动员起来。你来组织他们分区管理灾民,督促灾民安置。我会一个通告,宣布这次的救灾表现,将作为接下来委任职务的重要参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