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 > 第七二八章 成败转头(中)

第七二八章 成败转头(中)(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能学他们,要学王翦、陈平、郭子仪、韩世忠,乃至本朝的徐达。”沈就又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多忍耐一些委屈、多一些低调、多一些礼下于人,安静的退下来,才能让人觉着你彻底没有威胁,自此放松警惕,不再想迫害于你。。”胡宗宪闷头喝几口酒,惨然一笑道:“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可半辈子的基业毁于一旦,人生-从此了无生趣。”

“不o”沈就摇头道:“▲退,是一门 学 问,也是一种极大的担当,有的人以为是世界末日,自此自暴自弃,自然了无生趣;可有的人却将其看成是难得的自省机会…总是生 活在▲众星捧月,的状态中,每天▲觥筹交错,“目不暇接”人就很难看清自己,会在无边的阿谀奉承中,自我膨胀,狭隘自大,最后迷失了自己。如果说,功高震主是悲剧的客观原因,那这就是悲剧的主观原因。”

胡宗宪知道,沈就后面的话,其实对他的批评。自己年轻时其实是个克己复礼的道学,但后来为了能施展抱负,开始学着行贿送礼,请客吃饭,渐渐的适应了这种生活,习惯了奢侈享受,整个人也因为位高权重,没人敢泼冷水,而变得飞扬跋扈起来。这样怎能不招人嫉恨?想到这,胡宗宪不禁有些后悔,道:“这些话,你怎么不早说呢?”

“现在说也不晚。”沈就微笑道:“知己不足,而后改之,便会更加强大,韬光隐晦,静观其变,待到东山再起时,自然无敌于天下。

胡宗宪让沈就说得怦然',c动,若果真是这样,倒也可以接受。”不过,你怎么能保证,我不至于老死山林呢?”“一朝天子一朝隹-o

“执念了 就林兄”沈就低喝道:“没有你的付出,东南倭乱万万不会平定,多少百姓还要遭那刀兵之苦?是你的奋斗,保全了无数的家庭,让东南重归安宁,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可与某家有何益处?”胡宗宪掉进了思维的死结中,说着说着又绕了回去。“你在东南万家生佛,已是功德无量。”沈就道:“但想要圆满,还需善始善终……”“我才刚刚开始 ”胡宗宪把坛子重重一搁,酒液四溅道:“我才五十三岁,离着致仕还有十七年呢,朝廷就要逼我退隐?就是这样 对待功臣吗”

“想想阳明公吧。”沈就也不着急,悠悠道:“当年平定宁王之乱,还东南百姓安宁,立下不世之功后,他为什么没有邀功请赏,反而以生病为由,接连上书请求回家静养?”

王阳明是胡宗宪最敬仰的人物,听沈就这样一说,他心里顿时不那么堵得慌了,闭上眼睛想想阳明公的生平,以平定宁王之乱为界前半段是积极进取,勇于任事;后半段却避世讲学,悠游山林,只有朝廷征召时,才会出来,事毕即归,给天下人一个▲王阳明无心权位,的感觉。真的无心吗?那何苦要考进士,混官场呢?其实是备了保全名节,不得已而为之吧。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见他心防大渐,沈就趁热打铁道:“我们做官的,又说三思而后行。三思是思危、思退、思变”他接着低声道:“有了危险时,要及时现,这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来就保全自己,也就保全了 东山再起的希望,再慢慢看,慢慢想,总结以前的功过得失,往后该怎么改,这叫思变。”“思危、思退、思变?”胡宗宪望着沈就道:“不就是一个‘退,字吗?”显然有些不以为然。两边的风景在飞的往后退,令人目不暇接,前方不远处的一座青灰色的城池也越来越清晰。

”沈就双目闪烁着光芒道:“大佬起起伏伏,朝政云诡波谲,谁知道哪一天,你又成为他们争抢的香诗诗呢?”“哈哈哈……”胡宗宪端起酒碗,朝沈就晃一晃道:“你要是说,将来等你掌权后,第一个便启用我,老哥我会更开心。”“我当然可以这样说”沈就笑笑道:“就怕你等不及嘛。

看到远处扬起的烟尘,杭州城的守军 登时紧张起来,他们毕竟是刚经过战火,反应十 分的迅。守门校尉登上城楼,观察到来者不过百人,便吩咐不用 关闭城门,只将拒马横在通道上。

驿道边一块界碑也越来越近了,老将军抹了一把汗望去,只见上面刻着‘杭州城,三个斑驳的阴文,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他的表情更加紧张起来,低声吩咐道:“把旗都打起来,全给我放精神点,顺利过了这一关,全都官升一级”

仿佛诸如_针鸡血,疲惫不堪的将士们抖擞精神,把马背上的旗面展开,挂在一丈多的长枪上,十六面各色旗帜迎风招展,其中八面门旗,两面金鼓旗,两面翠华旗,和四面销金旗。气派立刻就不一样了,这一队普通骑兵,马上变成了左都督、江北总兵官的仪仗。“把本官的旗也打起来。”那文官也吩咐手下道。

于是八面大旗打开,四面日月星辰旗,四面翠华紫盖旗,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苏 松巡抚的仪仗也备好了。

于是这一文一武两位高官,便在仪仗的引领下,侍卫的簇拥下,气势十足的朝杭州城进。崇胡-岛上,谈话仍在继续。

“这个▲退,字可不简单,圣人说做官要懂进退之道,▲进,是可让人成就功业,固然人人喜爱,一到了‘退,上,却谈之变色。”沈就道:“这样只知进,不知退的人,往往会面临悲惨的结局……自古至今,所谓功高震主的故事反复上演,从白起、文种、伍子胥、韩信、到周亚夫、高仙芝、檀道济、尔朱荣、岳飞等等,数不清的历朝名将,都已经用生命证明过,强极则辱,功高不寿的铁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