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之完美如意 > 第825章 芯片(中)

第825章 芯片(中)(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是的,至少落后代,并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样的300nm的工厂,中芯的不良率远远高于英特尔和三星,成本也一样比人家贵。不过随着国内对芯片产品的额扶持和重视,这个差距有望慢慢的缩小”,朱正峰说道。

“这个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不过人家那是积累了几十年的技术和利润,我们国家知识最近几年才开始重视,有差距也是正常的,我就怕国内压根就没什么人去搞这个行业,那我们要从零开始那就难了”,江辉说道。

芯片行业,与其说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还不如说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要是没有关键的人才,你即使很有钱,也别想马上追赶上别人。

(本章完)

被视为“汉芯1号”发明人的陈博士自然也是荣誉加身。

沪市科委授予其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称号,2004年交大将其特聘为长江学者。同时,陈博士人还身兼数职,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沪市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ce,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交大创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等等。

2006年1月17日,一个类似美国“水门”事件中“深喉”的人物,在华清大学bb上,公开指责陈博士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

一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很快介入,进行了艰难的追索和求证。

在举报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事实渐次浮出水面。一个月后的2月18日,该事件的调查组得出结论:“汉芯一号”造假基本属实。

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2003年2月,陈博士负责的团队推出的“汉芯一号”,不过是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的芯片,雇民工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没错,雇佣的是民工帮他把标志磨掉的。

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却因为其欺骗成功,被鉴定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集成电路”,是“我国芯片技术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此后,随着“汉芯”二号、三号、四号相继问世。

这也算是前两年科研界赤果果打脸的事情了。

“那么国内的芯片说到底怎么样呢,那就来看看中芯国际的情况吧。就在去年12月,中芯与ibm签订45纳米技术许可协议,沪市300nm工厂开始投产。中芯国际自创建以来,已经成长为天朝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水准最高,世界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业”,朱正峰说道。

“去年底才获得45纳米的技术许可,现在投产的还是300nm的工厂,那我可以理解为目前中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300nm和45nm之间的差距咯?这可是差了两三代吧?”,江辉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