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鼻尖上的宝藏 > 第233章 故宫一个我一个

第233章 故宫一个我一个(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云龙岭加班加点,马上就完工,胡建民亲自下令,别墅搞定后再建鸣远斋,私人博物馆,不惜工本,按照世界最顶级的条件上!

从万历起,到康雍乾三朝,屡见天字罐的仿品。五百年来天字罐被蒙着神秘面纱。它的用途,现在至今不知道。

闻一鸣兴冲冲的带着所有宝贝回去,这次寻宝三天不到,但收获巨大。字画全是宋代珍品,光宋徽宗就八张,价值连城。

瓷器也是稀世珍品,三秋杯存世只有两个,自己和故宫各一个,要是让耿老爷子看见,一定会疯!

打电话通知耿宝昌,对方马上到场,看见师傅珍藏,老爷子痛哭流涕,睹物思人。

“不错,这个三秋杯是我师傅珍爱之物,世上只有一对,一个在故宫,另一个不知所踪。”

“成化斗彩天字罐?我记得存世才12个半!”

小心翼翼把玩着三秋杯,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

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

“故宫有一只,现在我手里有一只?”

又拿起天字罐,天字罐名气太大,全世界仅存12件半。罐底下写天字,作为底款,在清档中写成窑天字罐。

耿宝昌老爷子把玩着三秋杯,动情道:“想想民国几大收藏家,张伯驹、吴湖帆、庞元济,特别是我师傅孙瀛洲。哪一个不是高风亮节?最后把无价之宝重器捐献给国家,相比较现在的后人真是不堪!”

老爷子放下三秋杯,看着闻一鸣,正色道:“如果换成其他人,我倾尽全力也要劝对方把三秋杯送进故宫珍藏,绝世珍品,凑成一对。”

“可面对先生,我说不出口!”

“我相信先生一定能好好珍藏所有国宝重器,如同堂号鸣远斋,既然让它们重见天日,那也请让国宝传承永远!”

闻一鸣重重点头,不用老爷子说,自己也会让国宝传承下去,让后人了解华夏文化,体会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至于流失民间,甚至海外的国宝,有机会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夺过来,永远留在咱们自己的土地上。

老话讲瓷器里瓶子最值钱,罐子次一等。所谓趴着的玩意,就是碗盘。罐子不高不低,算是蹲着的,所以地位上就不如瓶子。但天字罐的名气非常大,地位很高,肯定是御用瓷器。

听耿宝昌说过,故宫的文物,编为天字第一号是个小板凳。据说当时排号的时候,工作人员一进门就看见这个小板凳,于是把它排成天字第一号。

天字罐不是今天才珍贵,历史上就特别珍贵。乾隆时期有一段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他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过去几个月,重新做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了皇上。

天字罐是成化首创,纹饰有海马纹、花草纹,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书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明清瓷器底下写大明万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不是加双蓝圈,就是加一个方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