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流寇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气越来越重

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气越来越重(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除这“三个半”外,其余的降官以及什么读书人,陆四都不待见。

鲁、宋、郑三人对陆四的“清乡”想法都表示了认同,不过受限于眼光及时代限制,三人倒不是从乡村政权建立,什么皇权要下乡这个角度看待清乡工作,只道是陆四为了彻底扫清境内的潜在敌对分子,从而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与明军决战这个角度出发。

对大顺政权及陆四同淮军的认可,使得这三位积极配合“清乡”,已经开始着手筹建乡下“反动”势力被一清而空后的基层政权组织构建,这无疑分担了陆四不少工作,因而使得陆四对这三人越发看重。

那个何川却是雷打不动的跟撞钟和尚似的继续从前的治理方式,对外也不说自己是什么大顺的官,反正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也就是务实的好官,在百姓中有好名声,加上崇祯马上就要上吊的消息肯定会影响何川的思想,不然陆四早把他弄死了。

然而陆四没有调程霖到第一镇,他觉得程霖和沈瞎子搭班子的表现很好,并且泰州、通州区域人口众多,经济虽不及扬州和江南,却也是相对较好地区。二州又处于扬州东南,有长江为天险,地理上来说是淮军绝对的大后方。

按历史上的江南明军表现,他们应该没有胆量渡江袭击江北,可也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故而江防同样很重要。

那么,程霖这个虽然不识字,勇气和忠诚却都合格,并且显然正在成长的将领,就是通、泰二州这个大后方镇守的最佳人选。

再有那个看似粗汉,实则也有些小聪明的沈瞎子帮衬,陆四是可以放心北上的。

离开扬州时,陆四已将自己草拟的有关“清乡”意义及实施步骤送往通州,不过因为“清乡”涉及到通、泰两地的地主士绅利益,程霖和沈瞎子又不识字,陆四怕给他们念信的人有什么歪心思,篡改了他的意思,特地派郑元勋的长子郑宗安前往通州送信,并给程、沈二人解读“政策”。

........

陆四目前为止对读书人认可的有“三个半”。

那个陆四给他自由却不走,甘愿留下替陆四效命的山阳知县鲁吉英是一个;

完全是被陆四强迫,但自打知道陆四已经成了大顺淮扬节度使后,就开始变得主动起来的原提举清江司主事宋庆是一个;

从一开始为了扬州全城百姓性命主动出城与淮军谈判,并在随后协助陆四稳定扬州市面,又在瓜洲献策使史可法变成光杆司令,现为大淮扬州府尹的郑元勋是一个。

另外半个则是那原明朝高邮知州,现为大顺高邮州牧的何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