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流寇 > 第三百七十章 缐国安的困惑

第三百七十章 缐国安的困惑(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孙龙眉头微皱,道:“就算贼有两三万人,又怎敢和我军巷战?我军刚才因不知城中实情吃了小亏,他淮贼后面难道还能占这便宜?”

缐国安明白孙龙的意思,只要清军全力攻城,不留后手,真满汉军一同上阵,淮贼机关再多,可大清兵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大程度让淮贼的防御工事发挥不出作用,已经突进城中的清军怎么可能让淮贼翻盘。

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摆在这。

田各庄一战,缐国安自己不就是只带千余官兵凭借火铳、火炮优势硬杠了淮军数千骑兵的攻击么。

再说,如果淮贼真的很能打,他们也不可能搞什么坚壁清野,让清军直达济南城下的。

有一定数量的精兵,外加首领陆四也许就在济南城中,如此就可以解释进攻失利的原因。

俗话说烂船还有三斤钉,要是淮贼这么不经打,城墙一塌就被破城,那巴哈纳他们死的才叫冤枉。

“贼颇精明,知仅凭城墙难挡我大清火炮,故而于后方再修土墙,于当中再设防御...”

缐国安有不同看法,结合退下来兵将描绘的城中情形,他认为淮贼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依靠济南城墙对抗大清兵,而是将济南全城打造成了战场。

即处处设伏,处处陷阱,利用他们对济南城的熟悉将大清兵拖进城中,从而利用提前部署好的防御工事同大清兵对耗,进而不断杀伤大清兵。

坚壁清野这个战术实际对于守卫一方的伤害更大,破坏也更大。

只有不得已,才会采取坚壁清野。

“淮贼不过土寇,他能有多少兵马与我们耗?”

孙龙质疑缐国安的看法,这种战法听上去可行,但却要守城的兵马都是精锐,人数还要多,且个个有死战不退的决心才行。

要不然,墙一塌,这帮守军就会自乱阵脚,瞎跑起来。从前攻破的明朝城池哪一座不是这样。

“城内贼兵数量恐不低于三万。”

战前,清军观察过济南四门,得出的结论守军不会低于万人。缐国安却说城内可能有三万以上人马,这和战前估计的兵马差出两万人来,肯定要让孔有德吃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