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流寇 > 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对三条A

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对三条A(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武备学堂的校名是陆四亲自题写的,同时还题写了校训——“人死吊朝天,不死万万年。”

贾汉复等人对这个校训简直是不忍直视,尤其是那个“吊”字,不仅粗卑还显下流,难登大堂,传了出去恐惹天下人笑话。

“有甚好笑的?这就是咱淮军的精神!谁笑话这个精神,就是否定我们淮军,否定我陆文宗!”

陆四力排众议,坚持就以这个为校训,贾汉复他们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把原先武备学堂院墙上的“南无阿弥托佛”用石灰刷掉,刷上那“人死吊朝天,不死万万年”的校训。

红漆,大字,特别显眼,也特别精神。

第一期学员仅向“社会”招收20人,要求识字,身家清白,直系亲属没有降清。

且这20人目前只在扬州和淮安二府招收,原因当然与这两府最先归属淮军有关。

学员好招收,任课教师却不好办。

淮军很多将领打仗敢拼命,也动脑子,但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那比逼他们读书识字还困难。

教材也是棘手。

大俗就是大雅,咱中国人干什么都要讲究实在,弄那么多花里花哨做什么?

陆四对自家校训特别满意,别的不怕,就怕后世子孙会篡改。

这时代能用于军校授课的教材屈指可数,很多兵法于战役级别的各种阳谋阴谋,不适合中低级军官学习,所以陆四不得不将他知道的有限“知识”转化为文字。

同时让贾汉复组织人手将辽事以来明军同金军的战斗、农民军与明军的战斗,淮军同明军、同清军的战斗中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战例加以总结,进而编写可用于武备学堂授课的教材。

其它如早先陆四自己写的操典,行军安营、列阵接战,步骑使用等淮军已经建立的一些制度都要加以提炼,以便补足教材的不足。

不过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过程,台子搭起来,就不怕这戏唱不下去。

陆四相信,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