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 > 189【走出闺阁】

189【走出闺阁】(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几十年前,由于白鹭洲书院被洪水毁坏,校址迁到城南的仁寿寺。仁寿寺校址再改为庐陵县学,白鹭洲书院又搬去城北郊。当白鹭洲书院重建之后,城北郊的学校就改为私塾,现在则改为女校。

赵瀚普及四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女童也必须去上学,这让士绅们颇为不满。

虽然只是孩童,可男女授受不亲。

庞春来、费如鹤、费纯等人,都希望赶快杀回铅山县。

因为他们知道,铅山县有露天铜矿!

宋徽宗年间,全国最大的铸币中心叫“永平监”,所在地址便是铅山县永平镇,那里从西汉时期就在开采铜矿。

另外,永平监的铸钱原料,一处来自铅山场(永平镇),一处来自德兴场(德兴县)。

而德兴铜矿,在开采千余年之后,依旧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

因为费纯主管钱粮啊,他已被搞得焦头烂额。

赵瀚给官吏的工资开得高,费纯那12两银子的月俸,若按吉安府粮价来换算,相当于大明朝廷正四品官员。

当然,粮价是浮动的,吉安府这两年丰收,粮价相对来说比较低。

若是遇到大灾之年,费纯的俸禄对照大明官员,可能直接从正四品下降到正六品。

另外,冬天还有炭火补贴,知县以上官员还有纸墨补贴。

朱元璋最早的铸币机构,便是江西宝泉局,铸币地址位于铅山永平镇。由于永平铜矿开采过度,德行铜矿距离太远又在山中,从明中期就渐渐不铸钱了,一直到新中国建立才重新开采。

只要赵瀚占领铅山县、德兴县,铸造铜钱肯定不缺原料。

甚至江西还有大型井盐矿,可惜埋藏太深,需要现代勘探技术去发现,导致江西在古代无法自行产盐。

……

在吉安府住下的第五天,赵贞芳就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找费如梅,两个小姑娘结伴前往城北郊上学。

不管如何,只要不铺张浪费,费纯靠工资养活全家没问题,还能雇几个佣人做家务——如果迎来送往,奴仆成群,那肯定消费不起。

相较于大明朝廷,非但官员俸禄提升,吏员的工资也普遍提升。

这也是为啥费纯一直叫苦,说养不起那么多官吏,不断请求消减镇级衙门的原因。

养那么多官吏,都得给钱啊!

朱元璋当年创业的时候,甚至在大明建国之初,都是发不起官员工资的。于是搞出临时性政策,元末遍地荒田,直接赐田让官员开荒,收获的粮食就充当俸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