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水浒逐鹿传 > 第七百四十五章 西夏使团(求订阅!)

第七百四十五章 西夏使团(求订阅!)(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唐朝地域辽阔,名下的羁縻州比宋朝多很多。

而宋朝的羁縻州,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西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有人说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吐蕃高原,后来内迁到陕北,他们以姓氏为部落名称,以部落为划分单位,拓跋部是党项八部中最强盛的一个。

还有人说他们是鲜卑族后裔,因为鲜卑族里也有一个拓跋部,五胡十六国时的北魏就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也自称是北魏拓跋部后代。

甚至还有人大胆猜测,党项族拓跋部的上层贵族可能是鲜卑拓跋部后裔,而底层群众则有可能是羌族拓跋部后裔。

唐朝时,唐朝廷就已开始在党项族集聚区设立行政机构,任命有威望的部落酋长为州刺史,实行羁縻统治。

唐末黄巢起义时,党项族宥州(后世内蒙古鄂托克旗)刺史拓跋思恭出兵抗击起义军,一度收复长安,立下战功。

而李衍要修纂的这部大典,指定要强于《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所以修纂的时间也一定要长于修纂《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历时有可能要长过十年。

李衍要搞的不是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而是想干点实实在在的事。

因此,李衍不想白白浪费这十几年时间。

所以,李衍给李清照出了这图书馆的主意,让李清照将编纂好的大典分批放入图书馆以供天下人观看学习,另外,将他们所用文献,也就是他们抄录的天下之书,一并放进图书馆,以供天下人观看学习。

这样做其实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天下人监督李清照他们修纂的大典,有错误也可以及时改正。

于是,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节度使,赐号定难军,后又封为夏国公,赐姓李。

从那以后,党项族拓跋部首领便世代姓李,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拥有银、夏、绥、宥四州地区的陕北藩镇政权。

宋王朝建立后,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向宋王朝称臣,宋朝对其继续实行羁縻统治。

所谓羁縻统治就是笼络控制的意思,这是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统治政策——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任用其酋长或首领担任地方官吏,允许世袭,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除了在政治上隶属朝廷按时朝贡外,其他事务均自行管理,中央政府一般并不干涉。

这项政策,说起来并不太好听,但实际上对于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交流与发展,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后来,天下大定,李衍将天下画成了九个大州,设置了九京,在每个京都建了这么一个图书馆,不过这是很久以后的后话了。

现如今,历时了十七年的大典运动,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个当口,西夏的使团来到了汴梁城。

西夏原来并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党项族拓跋部在很早以前建立起来的一个附属于汉人王朝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关于党项族拓跋部的族属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