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水浒逐鹿传 > 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盘散沙(求订阅!)

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盘散沙(求订阅!)(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更何况,曲端根本就不是赵宋选出来的大宋西军的领导人,而是他自己夺了席贡的权,他自己趁乱壮大的。

在赵构看来,曲端的这种作法,就是典型的军阀,说不准就会成为第二个李衍。

试问,这种情况下,赵构又怎么可能放心将大宋的希望大宋西军交给曲端?

可话又得说回来,西线之所以败而不溃,川陕线之所以还在南宋的控制之下,也幸亏有曲端带人抵挡。

这种情况下,赵构也真没法拿曲端开刀。

战败张严,张宪便改变了主意,不再急于进攻同州、陕州打通与河东、河南联系的信道,而是驻军凤翔,并派杨从义率军北进,打击泾原路经略安抚司的主力部队。

杨从义部很快从侧翼迂回击溃了泾原军的主力。

只可惜,就在杨从义部要彻底灭掉泾原军主力的时候,泾原军统制曲端突然率部杀出,然后击退了杨从义部,保住了青溪岭以西的阵地。

自那以后,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席贡就被曲端架空,曲端成了泾原军的实际领导者。

尔后,曲端利用战争间隙,在泾原招收流民溃兵,扩军练兵,慢慢成了西军中较强的一股势力,在他的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凡过往行人都可得到军队兔费的粮草供给。

更为关键的是,川陕线那里,有问题的,还不仅仅是曲端。

中宋签署《大统和议》之前,张宪和王彦分别亲率大军夺回了同州和陕州,并且继续西进,先后收复了凤翔、长安等地。

后来,《大统和议》签定,张宪和王彦放弃了凤翔、长安,沿渭水东撤,猬集在同州、河中府一带,扼守新河桥,以确保黄河两岸的交通,也确保将来收复川陕线时可以直接挥兵西进。

因此,曲端不仅成了泾原军的话事人,也慢慢成了大宋西军实际的领导者(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只是听曲端的西军将领比较多),至于原本代表大宋的领导者范致虚,现在已经失权了,听他的将领已经所剩无几。

范致虚打仗的能力不行,但人品绝对没有问题。

鉴于自己已经掌控不了西部地区,范致虚立即写信给南宋小朝廷,请赵构派人来取他而代之,不能让大宋最强的西军成为一盘散沙,最后被中军一一攻破,而且,范致辞虚还推荐了席益、李弥大、唐重等有能力又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将领、官员来代替他。

有宋以来,大宋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信任武将,而到了赵构这里,达到了最顶峰。

曾多次见过武将叛乱的赵构,对武将已经极其不信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