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有种 > 第551章 天理昭昭,就想回家!

第551章 天理昭昭,就想回家!(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广场的北面,坐北朝南而建的,则是一座天理大殿!

这可不是上朝的地方,而是讲道理的地方,相当于天南儒宗的天理堂。

在天南儒宗的传播体系中,祠堂祭先人,理堂传天理。两者的功用不同,但却是二合一的存在。

天理堂“通天”,直通南帝,而大祠堂“接地”,扎根地方宗族。两者合一,就让天南儒宗有了极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而天理堂的儒者,往往是大祠堂的主持。

赵谌、赵椅一行,在建设的相当漂亮的顺天教化府城内又穿行了半个时辰,终于浩浩荡荡,锣鼓喧天的来到了天南儒宗总部,同时也是南帝宫城所在的“天理宫”外。

和赵楷那边将儒家宗廷和大宋朝廷分成两条路线的做法不同,一共只有几十万国人的赵谌,可没有搞“政学分离”的条件。

一开始的时候,他其实也想效法赵楷的做法,将天南儒宗和南帝朝廷分开。可是现实摆在那里,赵谌根本不可能同时拥有学派和朝廷两套系统,开销太大,需要的人手也太多——这可不仅仅是两套中央班子就够用了,儒宗、朝廷下面还有一堆机构和基层组织,拢共就这点国人,怎么可能都搞双份?

所以赵谌在南迁之后,就选用了政治上封建,学派上集权的路线。也就是学派下基层,而政权只到天南八府的府城。久而久之,南帝的政权就渐渐虚化,而学派所管理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

到了洪武二十年后,南帝朝廷干脆关了张,天南儒宗就成了辅弼南帝,号令天南和南洋地区的中央机构,也就是政学合一了。

赵谌一边陪着赵椅步入天理大殿,一边笑吟吟地介绍说:“二十六叔父,这座大殿是去年才落成的,可供千人在其中听道理......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有上千人在此听道,极为壮观啊!”

一大群布衣角巾,腰悬长剑,打扮的和画像上的孔夫子差不多的“大儒”,都在天理宫外按照大小等级排列整齐,设立香案,恭恭敬敬的等候着。

当赵谌、赵椅率领的大队人马抵达天理宫外的天理大街上时,乐手们就开始吹吹打打,还有几声号炮同时响起。同时还有这些天南大儒们异口同声的高呼:“南帝出、天理兴,臣等恭迎南帝陛下,恭迎东莞郡王殿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谌、赵椅对望一眼,笑吟吟的同时下马,略微谦让了一下儿,然后就是椅子王在前,天理南帝在后,昂首阔步的向天理宫内走去。

天理宫的门脸修得气派,进去又是一座非常广阔的广场,广场的东面是文庙,西面是武庙,都是供奉文武先贤的......那些为天理事业而成仁取义的“今圣人”的牌位,也都供奉在其中。这文武二庙,就相当于天南儒宗的大祠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