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江山 > 第七十七章 君欲东去

第七十七章 君欲东去(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早听说老师有一子一女,却从没见过令公子,”陈恪恍然道:“原来在峨眉山啊。”

“是。”王方点点头道:“他自幼体弱多病,险些养不活,不得不在峨眉山出家,跟随白云禅师修行,如今已满十年,按例要云游天下。”说着苦笑一声道:“我实在不放心他,便想让他跟着你……”

“老师,您真是……”陈恪苦笑道:“好吧,我带着他就是。”

“是。”陈恪恭声道。

“去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尤其是对我们蜀人来说。”王方目光深邃道:“‘少不入川’这句话,不是说着玩的。川中虽好,却与世隔绝,你只有到了外面,方知道真正的大宋,是什么样子的。”

“是。”陈恪又点点头。

“你打算自己上路?”

“宋端平也想与我一起。”陈恪答道:“他应该已经向袁执事递交长假申请了。”在升入率性堂后,书院能教的就很少了,学生主要以自学为主。书院亦鼓励游学,以增广见闻,避免闭门造车……其实也是给学生,以交游拜谒的时间,只是不明说罢了。

~~~~~~~~~~~~~~~~~~~~~~~~~~

自古至今,这种官司向来没有赢家。苏家固然成为胜诉的一方,八娘也得以恢复自由身,然而全家人遭受的心灵创伤,却不知多久才能抚平。

要说这件事,对苏家还有什么好处。那就是极大的刺激了苏洵的上进心,他深深体会到了‘贫之不如富,贱之不如贵,在野之不如在朝,食菜之不如食肉’的硬道理。要想不受豪门气,只有自家成豪门;要想不被人欺负,自己必须有欺负人的能力。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一面全力督促两个儿子的学业,一面四处奔走,投书干谒,希望能迅速出名,尽早跻身士大夫的圈子。

当然这是后话,眼下这官司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苏家准备从青神搬回眉山去。虽然说是苏洵要负责苏氏的年节祭祀,在青神住着不方便云云,但谁都知道,苏家这是在避嫌。

二郎自然不舍,但他也知道,现在这种状况下,确实还是分开一段时间好,一来让舆论冷却下来,二来让八娘走出阴影,能重新接受一段感情;三来,大比在即,自己也得专心学业了。

“很好。”王方捻须道:“你们两个结伴而行,天下大可去得。”顿一下,笑道:“我本来还不放心你一人上路,给你找了个保镖呢……”

“哦,”陈恪笑道:“不瞒老师说,我也正有此意……我们俩毕竟是头一回出川,能有个江湖经验丰富的保镖带着,心里踏实。”

“呵呵……”王方的笑容有些尴尬,轻摸一下眉头道:“那人是峨眉弟子,武功十分高强,不过江湖经验么,比你们还要不足。”

“呃……”陈恪奇怪的盯着老先生道:“那人不是老师的亲戚吧?”

“比亲戚还亲,”王方嘿然一笑道:“是我儿子……”

至于陈恪,许是二世为人的缘故,他对聚散之事看得很淡。从眉山回来,便去中岩书院,向老师王方辞别。

对于他在山下的所作所为,王方只评价了两个字:“胡闹。”便把话题转到范仲淹身上,声音有些低沉道:“我找来最近的邸报细看过,今年正月,范公移知颍州,不过行至徐州,病重不起,官家数度遣使赐药存问,不知近况如何。”

“不知是巧合还是怎地,”王方接着提起欧阳修道:“上月,欧阳太夫人逝于南京官舍,欧阳永叔上表归颖州守制。朝廷欲夺情起复,被他固辞了,想来现在就算没到颍州,也该在路上了。”

“这样说,我的目的地,应该是颍州了。”陈恪轻声问道。

“嗯。”王方点点头道:“我另写了一份祭文,你我吊唁一下太夫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