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官人 > 第四零五章 老乡

第四零五章 老乡(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柴车把他送出去,转回来笑道:“部堂卖得好大人情,这小子怕是一辈子也还不清了。”

“呵呵……”方宾面上却挂起一丝苦笑道:“我宁肯不卖他这个人情但谁让我欠了老和尚的人情呢?那老和尚,吃人不吐骨头,谁敢跟他打马虎眼?

“这我知道。”王贤点点头,别说锦衣卫这样的皇帝亲军,就是一般的卫所军队,军官的具体使用,也不是兵部能说了算的,

“另外,你这个千户是流官,初授都是这样的,过二年自然给你转成世官,这样将来子孙不肖了,也不会败家。”方尚书大送于人情道。

“多谢部堂,”王贤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下官还有一事劳烦部堂。”

“但讲无妨。”

“我那钦差卫队的出身,不知何时能办妥?”王贤问道。

“咱们浙江没有藩王,这是大幸。”柴车解释道:“而山西是晋王的封地,太祖封诸子于边地,欲以藩王屏中央,因此镇边的亲王整军习武,握有兵权,已故的老晋王是今上的三哥,数度奉命将兵出塞、筑城屯田,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其节制。”顿一下道:“如今虽然今上收回了其节制边镇之权,不许藩王于涉地方军政,但仍保留着藩国的军队,加之晋藩枝繁叶茂,小王国遍布山西,而且如今山西军方,皆是老晋王的部下……”话说到这,有些不合适说下去,他叹口气道:“总之,山西还是晋王的天下,而现在的晋王是整倒了和太子相善的前任晋王上去的,他能成功,离不开汉王和赵王的帮助。”

“原来如此。”王贤点点头,表示了解,这些情况,朱瞻基肯定比文官们了解的更清楚,自然早就告诉他了。但人家能提醒他,那就是把他当自己人了,王贤自然感激不禁道:“看来山西之行,比我想象的还要凶险多谢部堂和铨曹大人提醒”

“这算什么……”方尚书摆摆手道:“同乡有互助之谊,我们这些当前辈的,自然要尽力帮你共度难关。”

这是雪中送炭的节奏啊那一刹,王贤真有些感动了。

方尚书倒也不光打嘴炮,对柴车道:“拿仲德的贴黄过来吧。”

“有老夫和叔舆在,你还用担心这个?”方尚书拢须笑起来道。

“已经办妥了。”柴车点点头道:“这是前任金尚书奏请,皇上恩准的事情,部堂大人本来照办就是,但为了你老弟着想,部堂大人把你的卫队,全都挂在了锦衣卫上。”说着笑笑道:“所以方才部堂说,他不能帮你获得十四千户所的实缺,其实还有后半句没说……他可以帮你建立起第十五个千户所”

按制,锦衣卫下辖十四个千户所,也就是有十四名实缺千户,至于王贤这样虚有其名的千户,就多了去了……许多功臣子弟,一生下来就被封作锦衣卫百户千户的,其实只是皇帝优待功臣,赏他们子弟吃皇粮罢了。柴车所说,方尚书能帮王贤建起第十五个千户所,自然是夸张之言,但方尚书把王贤的卫队编入锦衣卫,造成他麾下千余名锦衣卫的事实,还是办得到的。

只是这下王贤有些难以理解了,这可是要得罪纪纲的啊自己和方尚书素昧平生,难道只因为是同乡,他就这样下死力气帮自己?

王贤本来还想死皮赖脸赚点便宜,但人家如此掏心掏肺对自己,他反而不好开口了,只好真心实意的道了谢,便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去了。

柴车赶忙奉上,方尚书展开后,提起笔来,在军归附来历,上,填下军军师,,在‘征克地方,上,填下征漠北,、空了‘杀获次数,一栏,在‘受赏名目,上,缓缓填下太孙驾,四字。

柴车看得一惊,贴黄上的每个字,都必须有据可查,方尚书写下这四个字,就代表官方承认朱瞻基在九龙口遇过险了。

好似知道他的想法,方尚书淡淡道:“皇上岂能作那种掩耳盗铃之事?不让公开讲,不代表不承认,史官笔下,还是会记下仲德的功劳的。”

按说这时候,王贤该感激涕零,朝北面磕头,但他只是淡淡一笑,再没有什么反应。这让两人心中嘀咕,这小子难道不知道,凭这四个字,就可保他一世荣华?当然前提是太子能顺利接位。还真搞不懂他在想什么。

小插曲后,方尚书又在‘升授职役,上写下‘正五品千户,,在调守卫所,写下钅锦衣卫,,至于后面授诰敕,一栏,就不是兵部的事情了。合上黄册,方尚书又拿过一本《锦衣卫选簿》,翻到千户页上,将王贤的名字填上,在下面签了自己的名字,这才搁下笔道:“兵部的程序这就走完了,但老夫也不能帮你这个锦衣卫千户,获得十四千户所的实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