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官人 > 第1222章 维谷

第1222章 维谷(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除了他们没有别人。”莫问点点头道:“瓦剌人元气未复,兵力不满万人,且远在陕西以北,不可能越过河套,纵跨千里而来。至于鞑靼人,除了阿鲁台手中的残兵,倒还能凑起两三万人马,但远在漠北,而且需要保护步卒,不可能倾巢出动,南下袭击我们。”

顿一顿,莫问接着道:“至于其他的部落,加起来都没有三万人马,算来算去,能派出三万骑兵断我后路的蒙古部族,也只有在辽东的朵颜三卫了。”

听到这个论断,众将纷纷倒吸冷气。要真是这样,麻烦可就真大了。所谓朵颜三卫,指的是生活在辽东的蒙古部落,洪武年间,北元灭亡,这些部落便归顺了明廷,太祖皇帝便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这便是朵颜三卫的来历。

真正让朵颜三卫名扬天下的,乃是建文年间的靖难之役,朱棣能以一府之地夺取天下,朵颜三卫是起了大作用的。当时朱棣面对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亲赴辽东,从宁王手中强借来朵颜三卫的精锐骑兵,回师击败了李景隆。在之后的靖难之役中,朵颜三卫的骑兵,一直是燕王军的骨干所在,为朱棣靖难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棣登基为帝后,为了酬谢‘从战有功’的朵颜三卫,决定将辽东之地封赏给他们,并决定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朵颜三卫蒙古人和明朝进行交易活动。但后来,朱棣感觉这样对北京威胁太大,便违背承诺,不允许他们南迁到靠近山海关的大宁地区驻牧。

王贤重重点头,上前亲手扶起那军官,伸手为他擦一下脸上的泪,目光决然的看着他,沉声应道:“不管是谁,我都会让他十倍奉还!”

那军官点头,眼泪再次奔涌而出。

待那军官被扶出去,中军帐中便炸了锅,将领们火冒三丈,纷纷向王贤请战,要率部下南下,为死难的将士报仇雪恨!

王贤微微皱眉,一旁的柳升没好气的呵斥众将道:“都吓嚷嚷个屁!你们知道有多少敌军,什么来头,就要带着军队去报仇?到底是报仇,还是送死?!”

朵颜卫自然十分不满,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曾在永乐年间,联合了阿鲁台的鞑靼部,一起骚扰明朝,自然遭到朱棣一通胖揍。朵颜卫这才认清形势,明白朱棣已经不是当初必须仰仗他们的那个燕王,而是拥兵百万,随时可以干的他们生活不能自理的大明皇帝。之后便老老实实待在辽东,对大明称臣纳贡。

平日里,柳升就是专门唱黑脸的,让他这一呵斥,将领们全都乖乖闭嘴,渐渐冷静下来。这一冷静不要紧,简直是细思极恐……

大军粮道被断,营中粮草只能支撑三日不到,三万有可能更多的鞑子骑兵就在南面百里之外,北面百里之外,还藏着阿鲁台和他的一万多兵马……

原本,大军已是胜券在握,只是在纠结要不要彻底消灭敌兵的问题,转眼间却情势急转直下,已是危如累卵,不用阿鲁台和那支来路不明的蒙古大军夹击,只消耗上几天,大军就会因为断粮,彻底陷入崩溃……

紧张担忧的情绪涌上众将的心头,他们纷纷望向王贤,不知主帅会如何决断。

王贤神态如常,背着手在帐中踱了几步,看向莫问道:“是朵颜三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