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兵戈 > 第二百八十章 恩科

第二百八十章 恩科(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规矩定下来了,李儒沛就要带头执行,要说在襄阳,他李儒沛带头执行的事情,尚无其他人敢于违背。

阅卷是恩科最为重要的一环,此次的恩科,所有的诗词歌赋,全部都被重新誊抄一遍,考生的原来试卷被直接封存,一旦某个考生的试卷被勾中,就会调出考试时候的试卷调阅,要知道不管是明经科还是进士科,考生的字必须是要写的很好的,否则主考官对考生的印象瞬间会降低很多的。

阅卷一共是半个月的时间。

李儒沛对阅卷的事宜,要求相当的严格。

尽管说从一次的恩科是看不出考生真正能力的,可如今之局势,也只能够从恩科之中挑选人才,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明经科与进士科之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尽管朝廷承认明经科和进士科,考中之后都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两者之间区别巨大,一般来说,明经科考过之后,大都是做小官,很难成为大官,更不要想着能够出将入相,大唐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武周时候的狄仁杰。

明经科好比是如今的函授考试,进士科则是正牌的科班出身,读书人宁愿多次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一般也不愿意参加明经科的考试。

加之明经科与进士科的考试,考生只能够参加一种,明经科录取之后,一辈子都不准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当然考中了进士科,没有谁会发神经去参加明经科的考试。

李儒沛对这样的科举考试规矩有些不以为然,应该说进士科的学识的确比明经科要厉害,但大唐如此多年的科举考试,真正在进士科考试的时候,绝大部分的人还是通过诗词歌赋被录取的,真正的能够提出来治国经验的进士是不多的,这也是因为读书人没有机会接触到多少的民生事宜。

应该说明经科是基础,进士科是进一步的提升,两者不应该有巨大的差异。

因为是恩科,因为是在襄阳进行的恩科,故而此次不存在殿试,也就没有什么状元、榜样和探花之类的划分,尽管这对于考生来说是存在遗憾的。

李儒沛也仔细权衡过,若是让被录取的进士到京城去参加殿试,钦点出来状元、榜眼和探花之类的,怕是一些进士就要留在京城了,毕竟读书人心目之中,大唐最为崇高的还是京城里面那个浑浑噩噩的皇上。

可惜李儒沛的这种认识,在这个时代是不大可能被接受的。

五月三十日,明经科与进士科的考试正式开始。

李儒沛有些遗憾的是,此次没有能够在恩科的时候,同时进行武举的考试,大概是因为时间过于的紧张,同时铁血军的威名,在大唐也是不一般的,要说在襄阳举行武举的考试,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前来应考。

明经科与进士科的考试,悉数都是三天时间,这三天的时间,考生是不能够离开考院的,一切的衣食住行,都是官府直接承担。

三天的封闭式考生,李儒沛没有进入到考场里面去,尽管说他很想去看看情况,但还是忍住了,恩科有着自身的规矩,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入到考试院去看的,那样会影响到考生的注意力,也可能产生诸多的泄密事件,让考生有作弊的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