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权柄 > 第四卷 【火中莲】 第一九六章 事关复兴衙门存亡

第四卷 【火中莲】 第一九六章 事关复兴衙门存亡(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而,北方佬想解散复兴衙门,必须要联合起一方,或者超过一成的话事权。但看起来,这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因为隆郡王与三大家签署过协议,只要三大家不违背大秦利益、皇家利益、以及秦雷的个人意愿,他那两成话事权是不能与三大家意见相左的。秦雷在天之灵定与北方佬不共戴天,所以那两成只能听三大家的。

只要南方士族团结起来,他们的四成加已故隆郡王的两成就是六成,稳如泰山。

这些白纸黑字的东西,北方佬不会打听不到,所以他们一定有对策,所以从前天起,荆州城中便盛传胥家要将自己的一成话事权投向两省衙门这一方,以换取胥耽诚的官复原职。

起初人们不信胥家敢冒大不韪,勾结北方,但这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再加上有人看到胥家老二老三与钦差大人在万里楼吃饭,就让人更加疑窦丛生了。这事在荆州府已经沸沸扬扬,昨天还有几个老伙计来拜访胥老头,打听他的真实心意。

胥北青自然是矢口否认,但今天听院子外面的吵嚷,看来是无风不起浪啊。想到这,胥北青再也坐不住了,在一边的白瓷盆中把手中的泥土洗净,老家人便奉上香巾给他擦手。

没有人意识到这背后的危机,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被那位强势的王爷,硬生生抑制住了。南方不是孤立而存在的,只不过战乱让它暂时如此而已,它终究还是大秦的一部分,而大秦是由那群北方人执掌的,他们能容忍一个足以挑战权威的新兴势力出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刺杀了秦雷。在他东巡的路上,出动臭名昭著的血杀,配合着某些军方势力悍然出手……

这已经是十天前的事情了,那位王爷依然音信全无,九成就是遇害了。于是蓝图变成了画饼、未来湮没成泡影,所有人都失去了依靠,连两省衙门说话都没有了底气,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靠那位不到二十岁的年青王爷双手托起。现在他不在了,一切变成了空中楼阁,一切都没有意义起来。

北方反应很快,在隆郡王遇刺的第二天,新的钦差就分别抵达了唐州府和荆州府,宣布接管行督江北山南军政钦差的权责。让人不得不佩服北方的吃相,居然如此的不加遮掩!

这两位钦差一文一武,文的姓文、叫文明义,乃是礼部右侍郎,前来宣抚民心倒是师出有名。武的姓李,叫李一姜,乃是兵部左侍郎,前来视察兵事倒也合情合理。可这两位一个是文丞相的长子,一个是李太尉的大男,瞎子也能看出两位大佬对南方的觊觎之意。

这种觊觎显然是蓄谋已久,两位钦差到后,先是以两省督抚对南方民乱有失察之罪为由,把四位督抚送回家中,停职反省,暂时接掌了两省军政大权。然后又蛮横无理的撤换了代表两省官府的常议,把自己的人安排进入复兴衙门议事局,并在参加的第一次议事会上就提请召开议事大会。企图通过复兴衙门对付南方士族的野心昭然若揭。

没等他起身,外面的吵嚷声越来越大,那些忤逆的东西竟然闯了进来。胥北青心中愠怒,重新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起来。

声音已经清晰可闻了,“你们不能进去,爷爷说过不准打扰他老人家的。”这是胥千山着急的声音。看来这孩子还知道心疼爷爷,没白疼他一场,老头子想到。

“狗屁,你看看咱们家让你个小屁孩搞成什么样子了?乌烟瘴气的,我们这些做叔叔的再不管管,恐怕你就要蹬鼻子上脸了!”这是老二的声音。这话引起了一片附和,“就是,你小子连叔叔们养家糊口的银子都敢克扣,还有什么不敢的?背不齐你瞒着老爷子做了多少亏心事,昧了多少黑心钱呢。”

好在按照复兴衙门的程序,从提请到召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算大部分议事还没离开府,也不是说开就开的,双方一阵扯皮,

最终把日期定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

议事大会章程总则第七款第十条规定,未经提前通知所有议事的事宜,不得在议事大会提出或表决,议事大会只讨论或表决提前半月以上通知所有议事的事宜,除非过七成议事认为必要。

所以议事们都知道了两省衙门,或者说北方士族提出的议案:解散复兴衙门。

议事们本来是不怕的,因为那位雄才伟略,却英年早逝的隆郡王殿下早想到了这种情况,在章程中规定:超过半数议事认为衙门没有存续必要,衙门即可清算资产负债,予以解散。这就让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解散这个衙门,除非几方势力联合起来,比如说有两成的皇家和有四成的两省官府,或者皇家和统共占据四成的南方士绅联合,这是为了避免因一方不满,而导致衙门解散的情况出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