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风流 > 第七四六章 复套之争

第七四六章 复套之争(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你……简直放肆。”杨廷和真的怒了,他最恨人家怀疑他的能力,而且是如此毫不掩饰的当面指责,让他实在面子上过不去。

“你有本事饿着肚子去打仗,本官倒要瞧瞧你有多大的本事。”

“杨首辅的意思是这件事你不发表意见,内阁也不插手了是么?”

“哼,想插手也插不上,朝廷手中无银两无物资奉上,要打仗,你镇国公自己去想办法。莫怪老夫没提醒你,本是大好局面,你若一意孤行坏了好局,你便是我大明朝的千古罪人。”

宋楠哈哈一笑道:“不劳杨首辅和诸位大人操心我的名声,你可要话算数,没有你们帮忙,我一样打的赢。”

群臣再次哗然,人人均想:原来宋楠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回京的,他放走把秃猛可为了救下百姓,明显有些妇人之仁,为了弥补这样的错误,他居然要北伐鞑靼国,重新将敌酋擒获。这人若不是有强大的自信,便是有些失心疯了,放走的兔子想抓回来谈何容易。

杨廷和莞尔笑道:“胡闹,镇国公定是知道朝廷无意再用兵了,所以出这样的话来,以防有人指谪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大可不必如此,和议是真是假也还,总之已经定下了协议,把秃猛可也签了字,也让其长子为人质,足见其还是有诚意的。鞑靼国元气大伤,就算他们是中山之狼,也必无力再犯我边镇。我们大可当做这便是正式的协议,既然鞑子当真,我们也当真有何不可?双方罢兵对两国都有利,两国均饱受涂炭之苦,到了该歇歇的时候了。”

正德头道:“杨大学士的很是,宋楠啊,朕不怪你为救百姓放脱了鞑子首领,整件事的结果是好的,也是朝廷所希望达到的,鞑子也不知道你是假意和他们议和,我们便认可这份和议,双方罢兵休战休养生息便是。”

宋楠眉头紧蹙,拱手道:“皇上,臣了,臣回京的主要目的便是恳请皇上恩准臣北伐的,皇上的意思是不准臣之所奏了?”

正德道:“这件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早几日廷议已经定下休兵之策,现如今又有了合约,又有了人质,咱们也该过些安生日子了。”

杨廷和脸色铁青垂目不语,宋楠不再理他,转向正德道:“皇上,你只需个头,臣便可以替您拿下河套,将鞑子赶到阴山以北,到那时皇上便可高枕无忧,再不必担心边患之事。”

正德看看杨廷和,又看看宋楠,搓着手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半晌道:“可是你无钱粮,这仗怎么打?杨首辅可是的很明白,朝廷没有钱粮供应西北大军北伐了。”

宋楠道:“皇上,此事臣会自己想办法解决,皇上不用担心。”

宋楠摇头道:“皇上,只怕我们想安生,鞑子却不让我们安生,大家都知道鞑子此战元气大伤,这正是极佳的机会将他们一举驱逐,最不济也能夺回河套地区,将他们赶到阴山大青山以北。既可让鞑子失去河套地区的水草丰美之地,让他们永远恢复不了元气,再无进攻之力,也可恢复大宁卫建制,将边境线推向黄河以北数百里,建立寨堡卫所稳固防守,便可一劳永逸解决边镇之患啊。”

正德听不懂这些门道,但听宋楠的头头是道,倒是有些动心,于是问杨廷和道:“杨大学士,宋楠的好像也有些道理,若能如此,似乎是件大好事呢。”

杨廷和微笑摇头道:“皇上,镇国公所言固然令人神往,但皇上忘了早前定下休兵和议之策时诸位大人所的话了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鞑子固然元气大伤,我大明也是有苦自知。此番西北和鞑子交战,西北卫所之兵伤亡逾九万,城池被毁十三座,百姓伤亡不计其数。整个陕西甘肃一带几成焦土。朝廷为了全力保证西北战事的顺利,投入物资银两无数,接下来数十万百姓要赈济,边镇城池要重修重建,阵亡的兵士将领要抚恤安葬,这些都要花上大笔的钱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镇国公这是不知道朝廷的现状,我们已经支撑不起一场大战了。”

正德头,看着宋楠摊手道:“你也听到了,朝廷为了这场仗已经打得山穷水尽了,宋楠啊,咱们还是消停消停吧。”

宋楠吁了口气道:“就为了一时的困难,放弃万古基业的大计么?这笔账杨大学士算的可不太精明啊。要看到将来能一劳永逸的平复边患带来的好处,那不是区区数百万两银子便能相比的。现在重建休整,固然可以喘一口气。可鞑靼人未尝不再喘息,今日建好的边镇,明日又遭焚毁,今日归家的百姓,明日又遭铁骑践踏杀戮,为何不能一了百了呢?我没想到,身为内阁首辅的杨大人,居然如此的目光短浅,句不敬之言,你这政务管理的能力和眼光实在不怎么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