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晋风 > 第二七二章 恐怖之城

第二七二章 恐怖之城(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另外外军只是把守城门,并不干涉城内事务,城内禁卫中军防区不变,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说白了就是这么个事,朝廷重臣被暗杀,京城治安堪舆,都尉府请外军协助抓人,如此而已。

可是这样一来,原本打算整理家当,举家迁移往巢湖城的韩府下再也挪不了窝了;韩府周围成天有不明人物出现,健康城各大非桓系官员的府邸周围亦有闲杂人等晃来荡去,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谢安等人此时虽性命无虞,但可以想象,一旦九锡之事出了岔子,桓温将会展开怎样的一番报复行动;健康城在数日之内将会变成一座恐怖的血流之城。

新年在看似平静中热热闹闹的过去,年后官员们各自归岗,将手头积压的事务赶紧处理,谢安的吏部官衙案头也堆积这一大摞的公文需处理,但是他首先处理的却是袁宏写的《求九锡》,这个呆子急于表现,谢安头天晚告诉他要写这篇文字,特意嘱咐他慢慢写,此文很重要;但是这个傻瓜不明谢安之意,第二天一早便将熬了通宵的这篇文字呈了来;谢安看都没看,直接打回去道:“辞藻过于华丽,晦涩难懂,不适合。”

那呆子又熬了通宵第二日交稿,谢安再次找个理由打了回去重写,直到大年三十夜,他还在伏案疾,修改文稿;大年初一、初二、直到初五官员正式销假归衙为止,他已经熬得皮包骨头,头发蓬乱跟个疯子一样,呈来的文稿已经是第二十遍修改了。

谢安老实不客气的打回去重写,可怜那郭宏只因政治没觉悟,被这一篇稿子折磨的形销骨立不成人形,但是悲哀的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二十多稿还被谢安打回,这一点比熬夜撰写更让他倍受煎熬。

大年初六,中省衙门内,郗超和王珣正在传阅桓温的亲笔信,桓温在信颇有远见的猜测了谢安等人为何附议,最后却又要按部就班的按照古礼到五月方肯授予九锡;不得不说桓温的嗅觉很敏锐,他一针见血的点出谢安等人在拖延时间。

信叫郗超和王珣可以试探催促一番,看谢安什么反应。

针对桓温的这封信,郗超和王珣都有些不以为然,他们私下里也认为桓温太过急躁,朝廷既已答应,何必争在一时;但大司马之命二人不敢不从,他们着手试探调查。

通过桓派细作调查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从年前到年后十几天的时间里,谢安便将袁宏所撰《求九锡》一文打回重写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郗超命人偷偷从吏部将袁宏的底稿偷出,袁宏文章精妙,用词恰当,篇篇如珠玉,并无谢安所指谪的毛病,郗超和王珣终于明白谢安在捣鬼了。

但是此文必须经吏部审议方可报呈皇,郗超等人不便公开责难谢安,但一旦察觉谢安在拖延时间,两人便留了个心眼。

初七初八两日,郗超和王珣暗地派杀手再掉了几名虚职较高,但一股劲的反对桓温受赐九锡的官员,一石二鸟的既剔除几个拦路的石子又以此为名代大司马下令城禁,掉禁卫军外军进城协助城禁,他们的目的一来是威慑谢安等人别想做小动作,二来便是时刻将建康城控制在手中,九锡之礼一日未成,郗超打定主意不解城禁。

谢安等人虽极力反对,但朝廷命官被杀,城禁捉凶实乃必然,至于为何城里禁军不用城外的外军,郗超的解释是凶手在城内作案,城内禁卫军在眼皮子底下被凶手逃掉,难逃干系,恐内部有人通风报信,京城治安原本就是都尉府之责,都尉府请求禁卫外军协助理所当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