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豪商 > 第1052章 南征北伐——死不起啊

第1052章 南征北伐——死不起啊(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御帐之中,气氛一下子就低沉下来了。

洹水一战看似大胜,但实际上却揭示出一个巨大的危机这次战争中的伤亡交换比,对辽国非常不利

之前歼灭钟傅所部时,辽军就蒙受了较大的损失。可钟傅所率领的毕竟是宋国“最精锐”的新军,辽军损失大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一次辽军面对的是相州团练这个草台班子,损失竟然也这么大。这可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

而且,相州团练的战斗力显然是可以复制的他们无非就是“站墙根,用强弩”,修墙本就是汉人拿手的活儿,打造强弩也是汉人所长。

更要紧的是,他们的人还多即使不算四捷军(汉军)的损失,一万两千换一千五百也不是耶律延禧能承受的。汉人可上万万,契丹人不过两三百万,差着几十倍啊这八比一的交换比,还是打团练,这怎么能行?

虽说他是当皇帝的,但是辽国皇帝毕竟不能和赵佶这个大宋官家相比,看到的,用到的,也不都是精品。就算他的御帐里面,也有不少粗制滥造的东西。所以看到这支天津弩的做工,就有点惊讶了。战阵上给小兵使用的东西,居然做得那么精良

而当他得知这种制作精良的武器居然能一次缴获2000支,那可就不惊讶了。而是震惊、无法理解和恐惧交织在一起了。

赵佶这个海贼王到底从海外抢到了多少金银财宝?居然给团练兵这样的部队也装备了那么好的弩机这玩意得多少钱一支?做得那么好,起码得要个十缗八缗吧?

而且,这还不是钱的问题,得多好的手艺才能做出来?大宋的军器监里面到底有多少良匠?

实际上,耶律延禧看到的这种天津弩并不是由良匠精工细作生产出来的,而是大批量产的东西。之所以看着非常精致,则是因为采取了“标准化”和“细分工”的生产组织方式。将弩机的各个部件分包给不同的厂商,并且提出了严格的规格标准。

正在耶律延禧为一个契丹宫分军战士只能换到八个汉人团练兵头疼的时候,在一千多里外的玉田县城,则是满城痛哭,家家带孝。

漷河惨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玉田,这回可不是八个契丹人换一个汉人,而是要倒过来算了,得用八条契丹人或是“半契丹”的韩家族兵的性命,都不见得能换到一条汉人新军官兵的性命了。

萧遐买和耶律讹里所率领的三万数千大军(包括辅兵),只有不到一半跑回了玉田,而且跑回来的多数都是辅兵。真正的奚人勇士和韩家子弟还有文忠王府骑兵,全都损失了六成七成,至少有一万人(指奚人和韩家人)血洒漷河河湾。

不过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竟然会有这样的杀伤力,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这,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那么多的韩家子弟,这就没了……”耶律控里骨已经老泪纵横了,他因为年老体弱,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由萧遐买统一指挥奚军、韩家军和文忠王府骑兵。

因为工匠日复一日只做一个部件,甚至只做一道工序,自然熟能生巧,越做越好,而且还越做越快了。天津弩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而生产成本则随之不断下降。因此也就有了给普通的民兵团练大量装备天津弩的可能性。

另外,提供给相州团练军的纸甲、长枪、刀盾,也都是用类似的方法大量生产出来的大路货。

“斩首和生俘有多少?”耶律延禧皱着眉头问,“计点出来了吗?”

“回禀陛下,昨日一战,一共取得了6000余甲首,生俘超过3000。”萧奉先回答道,“敌方的损失肯定在一万两千人以上……又是一场大捷啊”

“大捷?”耶律延禧抬起眼皮看了萧奉先一眼,“光是宫分军的阵亡、重伤就有1500,四捷军的损失怎么都要两三千人吧?用四千人去换宋国一万两千人,这能算大捷?我大辽有多少壮士可以这样牺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