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豪商 > 第1101章 处处漏风怎么办?

第1101章 处处漏风怎么办?(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就在赵佶一边用苏迟之谋,搞驱虎吞狼,一边琢磨着练兵固本的时候,河北宣抚使陶节夫已经有点眼晕了。

因为他已经完全被一大堆相互矛盾的报告给搞糊涂了

“好”赵佶拍了拍御案,“果然妙计只要武好古肯向辽国的中京道和东京道开进,河东当可转危为安。

至于武好古……他若肯替朝廷经略东北,朕可册封其为燕国王,世守燕地幽州”

武好古现在的封号是北平王,属于郡王,提升一级就是燕王,是一字王,再升一级则是国王。

赵佶拿出燕国王的名号给武好古,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和历史上,他对郭药师的最大让步差不多。

“陛下,”蔡京这时上奏道,“国家安危,不可系与他人武好古之流,只可以利驱使,不可倚为长城之靠。臣建议召集府兵,委派重臣,大加操练,使其为国之长城。”

现在幽州归了武好古,并州也就是河东再有什么闪失,说不定也会被武好古所取。

到时候天下劲兵,武有其二大宋会不会变成武周,那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陛下,”苏迟闻言马上奏道,“灵州距离太远不下1300里,而且道路崎岖难行,童贯很难在十日内赶到。”

“那,那太原怎么办?”赵佶厉声问。

“陛下,臣倒有一计,可以缓解河东危局。”

现在大宋还在执行苏东坡秉政时期完成的府兵制,不过执行的效果并不太好。因为普通府兵既没有授田,也没有军饷,而且也没有了辟雍学宫的入学名额作为交换,地方上的大族名门也就没有了支持的动力。

所以一度复兴的府兵制,又渐渐到了没落的边缘,全靠地方官府的强压,才能勉强征集到一点兵力,而执行征兵命令的各地官员则怨声载道。

赵佶现在也有点急病乱投医了,也不管地方官的抱怨,马上同意了蔡京的建议,点头道:“也好,三日后就让东西两府、三衙管军、都军机司一起派员参加殿前集议,拿出一个练兵的办法”

练兵的事情在宋朝一直是个扎手的差事,赵佶稍稍放松,就出了武好古这样的乱臣贼子,现在当然要吸取教训,好好谋划一番了。

……

“快说”

“陛下可以加封武好古为安东大都护。”

“安东大都护?”赵佶一怔,“具体管什么地方?”

“管辽国的中京道、东京道和辽属的高丽王国,还有孤悬海外的日本国。”

管得还真多就是地盘得自己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