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豪商 > 第1495章 有一种危机叫过剩

第1495章 有一种危机叫过剩(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再这样发展下去,武元龙只怕没有第二个任期可以干了。

而且他还会成为大周共和国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差的元首。

就在武元龙对经济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他在政治上的两位盟友,义久派的老大武世杰和国务卿(当然政府总理)苏君万(苏迈的后裔)给出了个把他吓出一身冷汗的险招——发动一场吞并东宋本土的战争

武元龙虽然是军人出身,在陆军中当到少将。但他却是个和平军人,一辈子都没打过仗,也没想过会由自己来领导一场统一华夏的战争。

可是随着生产过剩危机的愈演愈烈,原本广泛存在的“华夏优先”和“对东宋友善”的民意基础,也发生了严重的动摇。

大部分的农奴和乡下武士连个姓都没有,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从哪儿来的,有什么族啊?奴隶有什么民族?

后来镰仓将军义勇给他们赐了汉姓,说他们是汉人,他们当然就是汉人了。

而在日本的农民和乡下武士纷纷变成汉人的同时,正宗的和族公卿则被大量迁移到了大周本土,以源、平、藤、橘等姓氏生活,也融入了汉人。

与此同时,大量来自大周本土和东宋的汉人,又移居日本三省,和日本本土的汉人通婚。

到了共和200多年的时候,“义勇解放”前的历史,都快被人遗忘了。也没谁还记得自己的祖先是日本野蛮人了……好像所有日本三省周民的祖先,都是跟着义勇将军从大周本土来的。

毕竟东宋国内也和大周一样,发生了一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同样加强了东宋产品的竞争力和产量。所以东宋现在已经变成了大周的竞争对手,还有什么比竞争对手更让大周的资本家们憎恨的呢?

大周的工业品应该独享美洲市场啊

不,不止美洲,连欧洲、西域和天竺的市场,也应该属于大周……华夏优先什么的,看来是个错误

实际上,由武国诚在一百余年前提出的“华夏优先”政策是一种很精明的算计。一方面这个政策有助于培养东宋、西宋国内的亲周派;另一方面,这个政策又能和东宋争夺人口资源。

随着日本三省工商业的大发展,拥有公民资格的三省民众也越来越多。而日本三省公民对于“镰仓将军家”的忠诚度很高。只要是“镰仓将军家”支持的候选人,就一定能够当选。

这种投票习惯也就让义勇派在大周政坛上渐渐崛起,到了共和230年大选的时候,义勇派的家主武元龙更是在三省公民和义久派家主武世杰控制的为公党的支持下,成功登顶,替武氏家族再一次夺回了元首大位。

可是在武元龙就任元首的三年之后,大周共和国就遇上了一场由于生产过剩而引发的危机。

而在武元龙第一个任期的最后一年,经济危机非但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原本能为大周本土的经济增长带来一点动力的美洲大开发和大蒙古战争,在那已经开始熄火。欧洲、西域又爆发了劳什子黑死病对大周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