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血战旗 > 第一卷 泣血年代 第一一零章 尘埃落定(三)

第一卷 泣血年代 第一一零章 尘埃落定(三)(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你说,我还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撤离前线吗?”曾一阳反问着,看到吴高群盯着他手中的电报,脸上震惊的样子,带着疑惑。

“去去去——,自己去看。”曾一阳将电报甩手丢给吴高群,心说,还是自己威信不足啊!连报个喜事,部下都不相信,失败,太失败了。

他就不想想,他的这个喜事太夸张了一点,难道就没想过刚刚掌握一省的政权才不久,就又有一个省起义,连带着在西安的项英都是在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以。

还是贺老总解释,才让他释然。原来邓宝珊一直都和党有联系,时常接济被追捕的党员。就连贺老总也当年流落西安的时候,受到过他的接济的500大洋。

在张含辉和贺老总的游说下,邓宝珊果断决定,宣布他甘肃绝对不打内战,坚决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曾一阳看着吴高群紧张的样子,心说,我要是走了,对的起战死在韩城的红军指战员吗?对的起在潼关浴血奋战的老部队吗?一个临阵脱逃的将军,他的耻辱,用一生的荣耀都洗涮不尽。

他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彭总在部队最危难的时候,也会坚持在前线,从来不轻言撤退。

实在受不了吴高群紧张的样子,曾一阳才解释道:“你以为韩城真的能被打下来吗?不会。不但如此,而且陕西的兵事既将了解,多则5天,快则3天之内,必然见分晓。”

曾一阳的底气来的是如此的足,以至于,吴高群无法分辨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冬季作战的好处很多,北方冬天寒冷,山西方面,虽然是有机场,还有不少飞机,但是冬天起降飞机都是很困难的,稍有闪失就是滑出跑道,飞机损坏。

才几天时间,曾一阳就明显感觉,敌人的飞机少了很多。也不像开战第一天那么密集了。说明他们的飞机耗损绝对是个大问题。少了天上飞机的支援,敌人的进攻也会逊色不少。

仗打到这个份上,蒋介石也没有了办法,听说胡宗南第一时间将部队从宝鸡前线,退守四川,他也没有生气。反而带着一干幕僚,离开洛阳,回到了南京。

当晚,被围困在洛河谷底的晋绥军两个军,几次突围不成,反而受到刚投入战场的炮兵纵队的猛烈攻击。防线进一步被压缩,阎锡山在傅作义的停战建议下,让围困韩城的部队停止了进攻。

从军事行动改变为政治谈判,派出晋绥军前线总指挥,商震和红军谈判。

晋绥军撤兵已经成了事实,就是曾一阳想要什么样的代价,让攻入陕西的晋绥军安全撤离陕西才是个问题。

内战越打,规模越大,蒋介石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也是有理想的,不甘心中国就此沉沦下去。政治抱负,在国内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他用了一个错误的方法,来解决党派之间的矛盾。

曾一阳这么想,就是为了部队少一点伤亡,其次他也想早一点结束战乱,还国家一个短暂的安定期。中日之战终不可免,如果一直这样打到1937年,抗战真的就要像历史上那样,拖到日本投降,日本人还牢牢占据着中国的大片领土。这对于曾一阳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知道历史,还不改变这段历史,对于已经手握大军的一方统帅,曾一阳怎么忍得下这口气?

发现吴高群还是跃跃欲试的对着卫兵使眼色,曾一阳心说,你这个大师长,一个劲的和自己过不去干什么?

从兜里拿出了两张电报,在吴高群的眼前晃了晃,解释到:“甘肃国民革命新一军,接受我军主张,和贺老总一同通电,全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并接受红军改编,军长邓宝珊已经到了西安,和项政委开始商讨改编事宜。”

“而刚进入陕西的东北军67军,后勤辎重部队被我军伏击,二十五军果断出击,消灭敌人3个团。主力被围困在骊山附近,饥寒交迫下,部队哗变,王以哲将军无奈之下率部队起义。”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