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政客 > 第三百七十六章 难得的精明

第三百七十六章 难得的精明(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要赋予苏天成最大的保护,这种保护,其实就是赋予权力。

一直守候在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发觉朱由检看着苏天成承奏的密折,足足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太少见了。

他静静的站在后面,就当自己不存在。

朱由检亲自写信的时候,王承恩加的吃惊,他做过秉笔太监,皇上下发的旨意,基上都是秉笔太监执笔的,想不到这一次,皇上亲自写信了。

“公公,朕准备赐予苏爱卿尚方宝剑,你认为如何啊。”

苏天成做了精辟的分析,所有这些禁止的事情,表面上看,有着很多的道理,借着减轻民众负担的旗帜,站在了大义凛然的角度,其实都是别有用心,任何的一条坚决反对,后面得到利益的,并非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那些士绅富户,那些士大夫,看看诸多的大臣,已经慢慢的形成了家族势力,他们集官僚、地主、商贾于一身,利用手里掌握的权力,兼并土地,走私贩私,控制盐铁经营,最大限度的谋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削弱的,是皇权,是国家的府库,真正遭受压迫的,是底层的百姓和农民,长此以往,国家不堪重负,如何继续维持。

最需要得到照顾的,恰恰是众多的农民,可这些执载朝政的大臣,没有谁真正提出来减少田赋,没有谁真正想到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他们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想到的就是糊弄,某个地方遭遇灾害了,免去赋税,却没有想到从根上改变。

苏天成在江宁县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压制豪强的利益,迫使他们做出来贡献,一方面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从江宁县发生的改变来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条路是可行的。

抑制士绅富户的权势,大力发展商贸,大幅度的调整税收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对外扩张,增强国家的实力,这就是苏天成提出来的办法。

这些建议,的确是肺腑之言,但朱由检还是有些犹豫和后怕。

长期跟随在朱由检的身边,王承恩早就了解皇上的心思了。

朝廷里面武大臣的势力,不能小觑,士绅富户也掌控着地方上的事务,若是全面按照苏天成说的来做,还不知道会遭遇什么样的巨大波动。

这个时候,朱由检开始真正的感觉到了,苏天成为什么一直坚持在府州县做事情,为什么不愿意到京城来,目前的情况下,苏天成在府州县做事情,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一旦这些政策,在府州县推开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一股洪流了,那就不是朝廷中某些人反对,所能够动摇的。

这里面,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态度,说得不客气一些,要坚决支持苏天成的所作所为,不管产生什么样的波动,不能够被朝廷大臣所左右。

不敢保证在大明各地推行这样的政策,可个别的府州县,朱由检自忖,还是能够做的,好比说如今的江宁县,将来的河南府,自己若是不能够坚决的支持苏天成,让朝政切切实实的发生改变,还奢谈什么振兴大明。

下定决心之后,朱由检提笔开始写信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