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政客 > 第四百七十五章 攻坚之战(2)

第四百七十五章 攻坚之战(2)(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屋里很是安静,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都在仔细思考苏天成说出来的话语,刘宗周拿起了信函,再次仔细看起来,结合苏天成所说的话语,再次看这份奏折,他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王朝的兴盛不能够简单的用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概括,历史学家做出来了很多的总结,譬如说刘大人提出来的慎独,就是一种解决的办法,通过提高统治者的综合素质,来很好的署理政务,晚辈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首先提出来,藩王和藩王子弟参政,改变目前的状况。”

“晚辈建议创办中兴学社,有一层目的,就是要削弱复社和东林书院的作用,这是因为晚辈觉得,复社和东林书院,创办初期的目的可能是好的,但发展到后来,已经成为了党争的源泉,没有具体的政治主张,一味的限制皇权,甚至以与皇上争执为荣。”

“晚辈尤其感觉到不能够理解的是,发展到后来,皇上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都受到大臣的监控,若是皇上吃的好一些了,或者是纳妃了,总是有大臣跳出来反对,要求皇上要清心寡欲,要操劳家国大事,难道说这些大臣,自身不纳妾,不吃好的、不穿好的,难道说身为朝廷里面的重臣,注意到的是皇上的衣食住行是质工作吗。”

“晚辈通过自身的观察,认为臣权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了,因为这个原因,致使朝廷里面的党争越来越厉害,党争的方向,早转向了控制人才,每次的科举考试,被招纳的人才,还没有进入朝廷的时候,就成为了某个集团的人才,有了集团强大的保护,士绅富户以及朝廷官员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个个都是富得流油。”

“此等情况下,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呢,国家贫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元年以来,这么多年时间过去,事实以及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晚辈写这封奏折,确实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可以说,晚辈在决定创办中兴学社之前,就想到了这件事情了。”

孙承宗等人很是吃惊,他们愈发觉得,苏天成的想法是深远的,他们看了奏折,苏天成说的确实有道理,而且例证是充足的,绝非信口开河。

“诸位大人担心藩王作乱的问题,这是实际情况,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只要制度到位了,能够很好的客服,今日是在客栈,晚辈就直说了。”

“纵观我大明朝的几次藩王作乱,发人深思,晚辈总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叛乱,为什么会致使朝廷动荡,说到底,各方面的原因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因为这些事情,牵涉到很多的忌讳,武大臣不敢私下里议论,以至于人去总结,总是将板子打在了造反的藩王的身上,故而采取了最为愚笨的办法,禁止藩王参政。”

“这方面的总结,晚辈在奏折里面,已经说到了,诸位大人也看到了,晚辈不想重复了,只是想着强调一点,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想着造反的,他们中间,有着不少的人才,还是想着为朝廷和国家做出来贡献的。”

“诸位大人若是不能够理解,那么晚辈的做法,江宁县和河南府的情况,诸位大人总是看在眼里的。”

“晚辈出动士绅富户的利益,要求他们做出来贡献,晚辈改变赋税的结构,与民休息,一切的做法,都是在限制官僚集团的权力。”

“晚辈得到的支持是非同一般的,在江宁县和河南府,都是有着不一般的支持,加之这两个地方不大,故而晚辈没有遇到多少的困难,但若是想着在我大明的省府州县推开,恐怕是天大的难度。”

“可这些事情不做,我大明朝就难以振兴,外有鞑子虎视眈眈,内有流寇作乱,如此危机的情况下,若是我大明还不想着改变,后果如何,是不用多说的。”

“晚辈想到的很多,但做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来,首先就是让藩王参政议政,进入朝廷做官,让他们为大明朝的发展,做出来自身的贡献,当然,他们进入到朝廷之中,对党争会形成巨大的冲击,这方面,晚辈不想空说,让事实来说话。”

“晚辈建议藩王出来做事情,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改变目前朝廷的格局。”

“在三位大人的面前,晚辈不会有多少的隐瞒,说出来的话语,可能会很是激烈,晚辈的想法,也是让诸位大人明白晚辈的出发点。”

“自万历年间以来,我大明朝的境况每日愈下,不复往日的辉煌,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党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晚辈所认为的党争,不仅仅是争权夺利那么简单,还蕴含这深的含义,那就是限制皇权。”

“皇权和臣权永远是对立的,这是不可能调和的两个方面,三位大人在中兴学社这么多年,应该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依照晚辈的总结,皇权稳固、臣权辅助,国家处于上升的状态,国富民强,皇权削弱、臣权强大的时候,国家混乱,人民困苦,遭遇外来的侵袭。”

“不说朝,就说令人瞩目的唐朝,贞观之治,就说皇权高度巩固的时期,唐朝末年,皇权丧失殆尽,致使了王朝的灭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