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骑 > 第412章 口谕

第412章 口谕(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皇上,臣也认为如此,李信固然是桀骜不驯,甚至可以说是胆大妄为,但是毕竟没有明确造反,他想得到杀胡口,也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粮草命脉交给别人手中,毕竟上次洪承畴也曾经耍了征北军一次,这一次他也是不想让这种事情发生。”吴宗达想了想,说道:“臣还是认为,让征北军坐镇草原,抽调宣大兵马加入洪承畴、陈奇瑜的军中,这样可以让两只军队增加近十万人马,足以解决中原的叛乱。又何必让征北军南下呢?”

“温先生,你的看法呢?”崇祯皇帝听了两人的言语之后,眉头不经意间皱了皱眉头,又转身望着温体仁一眼。

温体仁心中一阵颤动,他从崇祯的言语中察觉出了崇祯的不悦,按照道理,他是应该支持崇祯的想法,毕竟他心中也很意动,这也是一个机会,可是他知道这次不能符合崇祯,且不说此事能不能灭掉李信,若是不能灭掉李信,天下人都会说内阁的错误,许多政敌们都会攻击内阁,攻击他温体仁,逼他温体仁下台,若是胜利了,本来就有圣眷的杨嗣昌,就会借着这个机会进入内阁,和他温体仁分庭抗礼。而温体仁能不能斗的过杨嗣昌,还真没把握呢?所以不管怎样,他温体仁都得不到什么好处,这样的事情,谁也不会做的。

“皇上,辽国公奸诈,能不能占领云中还是另说,更何况,现在中原叛逆已经联手,朝廷的主要精力应该对付高迎祥、张献忠才是正理,若是贸然与征北军发生冲突,那就是双线作战,臣是担心朝廷的粮饷够不够。”温体仁端详了片刻,方劝慰道。他说了这么多,意思之后一个,那就是不支持此事,或者说,不能在这个时候和李信闹翻。

温体仁话音一落,大殿内再次现入沉静之中,温体仁等人不再说话,等待着崇祯的决定。坐在上手的崇祯皇帝面色阴晴不定,双目中流露出一丝愤怒之色,冷冷的望着众人。

像王承恩这样的太监宫女什么的,跟在崇祯身边久了,对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领会代表着什么意思。这些人平日里不需要皇上吩咐,他们就会根据崇祯的眉毛、眼梢、嘴唇或者胡须的某些轻微的动作来行事,完全呵护皇上的心意。这也是这些太监、宫女们在皇宫中生存之道。这个时候崇祯咳嗽了一声,王承恩很快就明白,崇祯皇帝有机密大事要商谈,这些太监宫女们不适合在场,当下毫不犹豫的将众人驱散了开去,自己亲自服侍崇祯,向崇祯皇帝身边的天青色宣窑案龙杯里加了热水,这才静悄悄的站在一边。

“看看,这是宣府杨嗣昌送来的密折,上面的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姜瓖也联名了。”崇祯皇帝从一叠奏章中取出一本奏章来,让王承恩递给温体仁。

实际上,温体仁等人见崇祯皇帝赶走了宫女太监,就知道有大事要发生,果然,崇祯这边就递出了一本奏折。是宣府杨嗣昌发来的,若是仅仅一个杨嗣昌,或许温体仁不会惊讶什么的,但是后来又增加了一个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姜瓖,这就让人惊讶了,宣大虽然为一体,可是姜瓖和杨嗣昌两人中间可是隔了不少。两者交流更是很少了,现在两人居然尿到一个壶里,这就说明有问题。

“征北军李信?”温体仁一想到姜瓖,猛的就想到了一个人来。恐怕也只有这个人,才会让杨嗣昌和姜瓖联合起来。

果然,当然打开奏章的时候,杨嗣昌果真是提到了李信,而且还提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计划来,看着里面的内容,温体仁心中顿时翻起了滔天巨浪,太吓人了,这个杨嗣昌和姜瓖二人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他扫了一遍之后,瞬间就将奏章递给了王应熊,自己却是在消化奏章中所说的一切。

“好了,今日朕累,诸位都退下吧!”过了许久,崇祯皇帝才幽幽的说道。温体仁等人不敢怠慢,赶紧退了下去,丝毫不敢在西暖阁内停留的。

“温大人,你说皇上还会坚持下去吗?说实在的,若不是对手是征北军,下官还真想赞同此事。”众人出了西暖阁,吴宗达轻轻的问道。

下面的王应熊、吴宗达等人也都依次看了起来,众人脸色都不大好看。计策看上去固然是胆大,也能为之。只是此人牵扯太大,若是成自然是好事,若是不成,那就是逼反了李信这路诸侯。崇祯皇帝将此事拿了出来,交给众人议论,显然是看出了其中的问题,自己也不好拿主意。

不过。温体仁却知道,崇祯皇帝有意动了。这位渴望建功立业的皇帝,虽然表面上允许李信的存在,可是他无时不刻的想着将云中征北军收入囊中。只是以前,他没有这个机会,如今杨嗣昌提出了这个计划,这就让他看到了收复云中,将征北军彻底的并入大明的希望。只是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崇祯自己也不好做主,所以就召集众人,希望得到众人的支持。温体仁在脑海里瞬间转过了无数个念头,支持还是不支持?

不光是温体仁有这样的心思,其他的王应熊、吴宗达等人也是在迟疑中,众人能到内阁大臣这个位置,虽然是矮个子中选一个高的,但是明朝末年,党争不断,众人能爬到这个地步,已经是身经百战了,自然是有一套处事的道理。杨嗣昌虽然是说的天花乱坠,将事情的前景说的好像是真的一样。但是众人还得考虑这里面的厉害关系。若是成了,杨嗣昌那就是青云直上了,总算是消灭了朝廷最强大的潜在敌人。到时候杨嗣昌可以直入中枢,可是若是一旦不能成功,这个责任又由谁来负责呢?

温体仁等人相互望了一下,一下子就从彼此眼睛中看出了一丝忌惮,李信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建奴、洪承畴等等都上当过的,对付李信,成功了固然是好事,若是失败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内阁等人,因为下命令的只能是内阁,看崇祯那样子,虽然有些意动,可是也是没有把握的。所以他想让内阁下令,失败了可以推到内阁身上去。众人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里面的问题。

“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妥。”王应熊赶紧说道:“辽国公并没有造反,他还是朝廷的辽国公,坐镇草原,抵抗建奴,帮助朝廷稳定边疆,有大功,臣以为朝廷不应该落井下石,更是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的对付一个有功之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