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0675章 大三元(二)

第0675章 大三元(二)(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十条看的赵祯耳晕目眩,均是自己心中所想,但却又找不到好的办法来解决的事情,如今竟被这举子的文章全部囊括,怎不叫赵祯万分震惊。

“了不起呀,了不起呀,学子中竟有如此见识之人,朕要看看这是谁?”

欧阳修等人面面相觑,赵祯如此失态倒是很少见,但不知这上面写得是什么内容,刺激的皇上如此兴奋。

赵祯掀开试卷糊名的纸条,署名处‘庐州苏锦’四字跃入眼帘,赵祯抚掌大笑道:“好小子,果然是他,诸位爱卿,随我一同听听今科苏会元的高论,了不起,真的是了不起。”

众臣愕然而惊,皇上一般情形下都是息怒不形于色,今日竟然连说四个了不起,不知苏锦的文章中又有了什么惊世之语。

二则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

三则精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

四则择长官。针对分布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的状况,建议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检查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以防止冗滥。

五则均公田。公田即职田,是地方官的定额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建议朝廷均衡一下地方官员的职田收入;无职田者,按等级发给他们,让其有足够的收入养活自己。然后,便可以督责他们廉节为政;对那些违法的人,也可予以惩办或撤职了。实际上便是变相的高薪养廉之举。

六则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

赵祯伸手召来内侍道:“黄培胜,你来将这篇文章读给诸位臣工听听,朕和诸位大人奇文共赏,听听在苏锦心中,我大宋都有哪些弊端,又有哪些需要变革之处。”

黄培胜躬身应诺,取过试纸捧在手中,高声诵读起来;赵祯微微叹了口气,往椅背上一靠,微闭双眼,悄悄的打量着众臣的反应。

建议朝廷降下诏令,要求各地官府百姓,讲穷农田利害,兴修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励百姓、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七则修武备,即整治军备。建议在京城附近地区召募强壮男丁,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这些卫士,每年大约用三个季度的时光务农,一个季度的时光教练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可以节省给养之费。京师的这种制度如果成功了,再由各地仿照执行。

八则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衙门主管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另外,还要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便处处都没有阻隔皇恩的现象了。

九则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法度是要示信于民,如今却颁行不久便随即更改,为此朝廷必须讨论哪些可以长久推行的条令,删去繁杂冗赘的条款,裁定为皇帝制命和国家法令,颁布下去。这样,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经常变更了。

十则减徭役。如今户口已然减少,而民间对官府的供给,却更加繁重。应将户口少的县裁减为镇,将各州军的使院和州院塥署,并为一院;职官厅差人干的杂役,可派级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担,将那些本不该承担公役的人,全部放回农村。这样,民间便不再为繁重的困扰而忧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