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0833章 新能源

第0833章 新能源(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苏家一群聪明伶俐的妻妾们居然别出心裁在煤饼中添加香料,制作成一种燃烧起来散发芬芳香味的且有取暖功用的香饼,配以小铜手炉和熏香小炭炉,让苏锦叹为观止自愧不如。

为了扩大影响,苏锦特意不远千里回到京城,将随身所带的几车香饼和数百只特制的炉子送给朝廷要员们带回去体验,一时间轰动京城;欧阳修在和朋友闲谈的时候便对这种香饼大为推崇,他在自己的日记《归田卷》中写下自己和四谏官之一蔡襄蔡君谟的一段话道:“有人赠我香饼一匣者,君谟闻之,叹曰:香饼来迟,使我润笔独无此佳物。香饼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终日不灭。”

因为苏锦并未附和范仲淹变法之举,欧阳修虽然接受了苏锦的礼物,但终究心存芥蒂,所以在日记中并未提及是苏锦所赠,以至于后世研究之人并不知香饼乃苏家宝山所出,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优质石炭让饱受燃料短缺之苦的京城缓解了对冬日严寒的恐慌,以往京城百万人口的冬日取暖大部分都是柴薪,因为山西河南等地出产的原煤烟气过大,呛人口鼻,而朝廷自太宗朝开始便屡屡下诏禁伐桑枣为薪,石炭作为做饭取暖的替代品也曾为人所考虑过,但真宗年间劣质煤炭在京城造成数十户中毒灭门的事件之后便没人敢用,只能用作炼铁和烧窑的燃料。

而直到苏锦开采的优质煤炭在京城中试用之后,大宋上下才隐隐感觉到,烧柴薪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了,将来像苏记宝山煤饼这样的燃料将会逐步取代柴薪,成为必不可少的燃料。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汉坐在岩石上摇头道:“这石壁要凿穿实在太难了,要是有神仙到来就好了,以开山劈石的仙法一掌便把它打碎了,哎,苏大人急的团团转,我们也不是神仙,这可如何是好。”

苏锦刚刚走到他们身边,闻听此言顿时如醍醐灌顶,暗骂自己愚蠢的同时也心中大喜,老汉的话提醒了苏锦,山路开辟最快的捷径莫过于用炸药炸开山石了,这年头的火药威力不强,但总是比人力要强。

苏锦立即亲自带人去延州银州两地,将民间做爆竹烟花的火药和官府仓库中的火药一并收购过来数百桶,有了炸药开山之后,进度自然大大加快,七月底,在众人的努力下,一条贯穿

石油山谷石炭矿场直通山外的宽阔的盘山大道终于贯通。

接下来的小规模的平整修补之类的活儿千余民夫足以担当,其他的民夫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从山外往里运送物资,另一部分在石油谷和石炭矿场两处开始开凿平整场地,用开凿出来的方形巨石和运进来的物资搭建房舍工棚井架等各种设施。

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宝山矿场已经初具规模,道路畅通,两处矿场的场地平整,房舍搭建也已经搭建完毕。

回到秦州过中秋并处理秦州事务的苏锦回到矿场的时候,眼前的一切已经大变摸样,九月初十日,宝山石炭场率先开工,十处石炭开采面同时开工,近千名挖煤民夫热火朝天的开始了挖掘之路;而与此同时,按照简易蒸馏装置放大制作的三座炼油炉也被运到石油谷,矗立在石油山谷西侧的青石平台上。

九月十八,新挖出的十车石炭被运往石油谷,苏锦一声喝令,石油蒸馏器点火生产,当日便产出火油两桶,可谓开门大吉。

随着石炭的开采越来越快,炼油所需的石炭已经远远超出,大量的石炭被苏锦命人制作成蜂窝煤饼状,并设计出一种专门燃烧这种煤饼的炉子,运往各大城市销售,首先接受的便是西北的几座州府,冬日临近,再不用囤积大量木炭木材取暖,而只需采购宝山出产的煤饼一车放置檐下,一冬取暖无虞。

煤饼的使用,让大宋百姓体验到了快捷和方便,一块煤饼可燃半日,算下来价钱也便宜了许多,一传十十传百,宝山煤饼的名声居然很快为北方各州府所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