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校对版) > 第0518章 以民为本

第0518章 以民为本(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放心,我好歹是礼部尚书出身,他们不敢真动我的。”赵贞吉笑笑道:“要是真动我更好,我只怕闹不大呢,闹大了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将那本《孟子》用丝绢包好,小心收在怀里,沈默便要告辞了,赵贞吉起身送他,突然说一句道:“有些事情,你看到感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祖制?”赵贞吉的表情一下黯然起来,沉默良久才缓缓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吾取道统而舍祖制。”说着抬起头来,面色深沉道:“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国家是怎么了?为何我泱泱天朝,内忧外患连绵不绝;天灾**层出不穷,看似强大,实则中干,连小小的倭寇也对付不了,连自己的百姓也无法养活。我相信,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岔子。”

沈默缓缓点头,听赵贞吉继续道:“如果出了岔子,那一定是我们这些当官儿的出了问题……地方上的官员,只知道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京城里的官儿们,只知道党同伐异,争权夺利,整个官场乌烟瘴气,百姓自然民不聊生,国家焉能不出乱子?”

“难道我们以儒家治理天下,真的错了吗?”赵贞吉缓缓摇头,坚定道:“不!孔孟之道已经传承两千年了,历史早已证明,但凡君臣恪守,便可迎来治世,乃至盛世……所以我相信孔孟之道不会错,错的是我们这些学生没学好。”

沈默点点头,他不禁要对赵老夫子刮目相看了。这才是真正的卫道士。

※※※

※※※

在大臣们不懈的斗争下,到正德年间,禁锢已经渐渐松动,连皇帝都不把这个当回事儿了,只是碍于祖制,还一直用《孟子节本》作教科书罢了。

不过轮到嘉靖当皇帝的时候,他得位不正,处处高举太祖爷的大旗,对孟子的态度也无比严厉起来,将刚有抬头的卫道士打压下去,所以近二十年的读书人,鲜有知道《孟子》还有完整无删节版的,是以当赵贞吉才会献宝似的将那本宋版《孟子》拿出来。

沈默虽然早就在唐顺之那里稔熟了孟子全文,但此刻的惊讶却全不是装出来的——他不知道向来道学的赵老夫子,为什么会把这本**拿给自己?

赵贞吉却以为沈默是少见多怪,便低声道:“这个书在正德年间,其实是可以买到的,只是到了近几十年,锦衣卫查禁的严。寻常人见不到了。”

“后来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儒学又叫孔孟之道,因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共同的道统,孔不能离开孟,孟也不能离开孔,一旦分开,也就不是完整的孔孟之道,就是假儒学了!”赵贞吉的声音逐渐洪亮起来,有直抒胸臆的快感,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子传授治人者治人之道,孟子教治人者以民为本,两者缺一不可……不懂‘治人之道’,就不会驾驭臣民,国家没有秩序,君主没有权威,是会出乱子的;不懂为何要‘以民为本’,就会视黎民为随意践踏的草芥,国家更会出乱子的!”

“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国子监早晚是你的。”赵贞吉起身拱手道:“拙言,拜托你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如果觉着真有道理的话,希望你能对太学生们讲一讲,哪怕不直接说,只是潜移默化,也是功德无量的。”说着又一抱拳道:“如果将来你掌权,还是该好好听听孟夫子的教诲,有点敬畏之心,这官儿当得就坏不到哪去;懂得爱惜人民,不管做什么,都能问心无愧。”

沈默闻言深深鞠躬道:“学生受教了……”

“拙言,相信我,吾道不孤!”赵贞吉扶他起身,有些动情道:“许许多多人都在思考,大明到底怎么了。我虽致仕,但并不打算回老家,而会在各地讲学,宣讲孟子的精言大义。”

沈默点头道:“我会尽量帮您去除麻烦的。”

沈默点点头,轻声道:“大洲公,您给我这本书,不只是为了让我收藏吧?”

“当然不是。”赵贞吉摇头道:“书是用来看的,藏着喂蠹虫吗?”

“这个……”沈默不知该怎么说了,想了好一会才,才吞吞吐吐道:“您不是最注重道统的吗?怎么让我看‘**’呢?”您最注重道统,就是‘卫道士’的委婉说法。

“什么是道统?孔孟之道也!”赵贞吉正色道:“身为儒家子弟,精研《孟子全篇》,就是恪守道统!”

“那祖制呢……”沈默轻声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