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校对版) > 第1067章 三鸡报晓(上)

第1067章 三鸡报晓(上)(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使不得。”高拱连忙道:“那样倒成全了他的美名,我们君臣却要被后人误会了。”

“可是,不严惩的话,其余言官会更嚣张的。”隆庆伤神道。

“皇上说的是。”高拱闻言沉声道:“臣待罪官场二十多年,眼见耳闻,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常常痛心疾首,每至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知道高师傅要长篇大论,隆庆便闭上嘴,安静地听他说道:“其实我大明自开国以来,士风一直很好的。只是到了嘉靖一朝,先帝因笃信斋醮,一切朝政听任严嵩处理。那对父子柄国二十余年,党同伐异,排挤忠良,卖官鬻爵,任人唯亲。导致朝廷纲常不举,政令教化不行。洪武永乐一脉开创的大明气象,清廉为本、奉公惟谨的士林风气,在嘉靖一朝几乎丧失殆尽。先帝好修玄、好祥瑞,严嵩投其所好,每天捏造许多祥瑞变异之事呈报大内,各地官员纷纷响应,督抚大臣献符争宠,什么白鹿、玄龟、金鲤、玉兔……表贺塞路、星驰京师。先帝一高兴,便会给这些造谣以惑圣听的官员升官晋爵。”

“长此以往,幸门大开。忠恳之士,每见放逐;淫巧之人,屡得便宜。以致朝堂诸公不再以公忠勤勉为要,而已揣测逢迎为业,人心焉能不浮躁?改革大业又从何谈起?”只听高拱沉痛道:“说回叶梦熊一案,这厮指桑骂槐、讽刺皇上,有种种理由将他重重治罪。然而关口是,像叶梦熊这样的御史绝非少数,而是普遍现象。若不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今天处罚了一个叶梦熊,明日还会有十个八个叫张梦熊、李梦熊的言官水行旧路,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奏章来扰乱朝政!”

高拱这番话,本就是想好了的,所以说起来条分缕析,震撼人心……至少隆庆就让他镇住了,待他说完后,激动的拊掌道:“说得很好,一针见血啊!”说着满脸期盼道:“师傅指出的朝廷弊政,朕深以为然。别的不用多说,就说下一步怎么刷新吏治,整顿颓风吧?”

然而说和管用的话,还要军队干什么?就算劝架的是皇帝,也一样没用。因为‘一山容二虎’这句滥俗到家的俗语,里面包含的是千古不移的真理,比孔老二话还可信……高拱与赵贞吉,若真是能如隆庆所愿,携手并进,那还真是大明朝的至福。可惜,两人从来就没打算和解过。

不过高拱知道隆庆的脾气,虽然依旧在内阁和赵贞吉猛掐,但不再把事儿闹到皇帝那里,以免圣心烦扰。但赵贞吉不懂这个理儿,见

在内阁中骂不过姓高的,便要手下小弟一起上……还自欺欺人道,我可管不着下面这些人干什么。于是对科道言官上书弹劾高拱一事毫不阻拦,甚至暗地里推波助澜,把高拱骂得体无完肤,但是高拱根本不惧。开玩笑呢,当初被南北两京科道一起弹劾,老子都巍然不动,就凭现在这点火力,还不够给老子挠痒的呢。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见一本本奏疏递上去,便如泥牛入海无消息,连个影儿都没了,言官们自然不干了,便有御史叶梦熊等人上疏君上,要求皇帝不要再像上次那样庇护高拱,以免让天下人齿寒。

这份奏疏一上,一直保持沉默的高拱,马上瞪起眼来,拿着就去找隆庆,到了往地上一跪,道:“陛下,臣就知道,他们不想让我回来,现在连您也埋怨上了。”

“臣听闻去岁皇上曾下诏,要考察科道,后来却被徐阶拦住了?”高拱明知故问道。

隆庆一看那奏疏,果然火冒三丈道:“果然,徐阁老虽走了,但这些言官阴魂不散。看来不用上雷霆手段,这股子邪风还煞不下来!”自御极以来,他被言官折腾的苦不堪言,早就烦了这些讨人厌的家伙,现在见他们要再次撵高师傅走人,不由怒从心头起。便问高拱道:“高师傅,你认为这几人应如何处置?”

高拱稍稍一想,欲擒故纵道:“臣认为,皇上下旨严加申斥即可。”

“这是不是太轻了?”隆庆欲求不满道。

皇帝的话早在高拱的算计中,闻言微微蹙眉,冷不丁反问了一句:“依皇上之见,应该如何处置才好呢?”

“他敢如此欺负高师傅,朕杀了他都不解恨。”隆庆气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