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校对版) > 第1169章 暗斗(上)

第1169章 暗斗(上)(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高拱对张居正的敌意,本来就是建立在韩楫的推论之上,现在张居正又提出了赵贞吉这个嫌疑人,而且说得比韩楫可真多了。这下,高拱也不能肯定这件事是不是张居正主使的了,何况,就算为了麻痹张居正,他也不会说自己不相信的。

端起茶盏来吹散了热气,高拱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抬头对吕光道:“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也就不再追究了。你回去告诉张太岳,要不是老夫及时制止,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弹劾他呢!所以不用担心老夫会怎样,一心为公才是正办。”

吕光很善于察言观色,他见火候到了,便对高拱说,张居正一定会记住他的大恩大德,并且言语中透露出,张居正知道有人准备上疏弹劾他的事,表达了十分的忧虑。

这件事当然是高拱主使的,不过他还是对吕光进行了辩解,道:“明人不做暗事,老夫不会在背地里捣鬼的!”

通过这段接触,吕光已经摸清了高拱的心理,于是话锋一转,一脸真诚道:“那肯定是言官们闹的,眼下圣体初愈,这样再闹起来搞得人心不安,也会影响皇上养病的。”

高拱看看吕光,不愿接那封信,因为他觉着,吕光根本没资格多事。

见他不接,吕光便跪在他面前高举那封信。双方相持片刻,最后还是高拱心一软,拿过来撕开封口,掏出信纸展开一看,果然是张居正的字迹……其实他也好奇,张太岳那厮能给自己写信。

信中先对高拱赞扬一番,说首辅德高望重,为世人所瞩目,自己无法望其项背,更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大明朝也离不开阁臣的团结,他真心请求高拱解除彼此的误会,一起齐心协力辅佐皇上,并表示以后唯他的马首是瞻,再不会自作主张……信中的言辞谦卑,字里行间都透着对高拱的尊敬,同时暗示出张居正对高拱的首辅之位没有任何企图的意思。张居正还向高拱解释说,自己不是有意和他作对,

全都是一场误会。刘奋庸、曹大埜上疏弹劾时,自己不知道,所以没有及时制止住才闹得不可开交,实在是对不起高拱,并请他赦罪。

张居正还在信中提到:‘再过几天就是您的六十整寿了。只有那些能够肩负起治理天下重任的人,才会得到上天赐予的长寿。’他还称赞高拱说,他的功劳可以与伊尹和周公相比,这些话让高拱非常舒服。

这句话正中了高拱的要害,因为皇帝是他权力的支柱,一旦隆庆有什么不测,他的权力就很难再有保证了,这是他最害怕的。于是高拱让吕光转告张居正,说在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顾全大局,辅佐皇帝,说他会出面制止言官们的上疏云云。

把吕光打发走了,高拱回到书房陷入了沉思,虽然嘴上说是放过张居正了,可这种私下的承诺根本就做不得准。如果他觉得必要,随时都可以把张居正斩落马下。

真正的原因是,现在皇帝已经痊愈了,最大的危机解除了,而且张居正也不再是直接威胁到自己的人……两人之间,现在横亘着一个比张居正更年轻,比他高拱更强大的沈江南,理智的选择似乎是,和张居正联合起来,以形成对沈默的压制。

※※※

看了张居正的信后,高拱的心情好了很多,就像便秘多日,一朝痛快了似的。但也不可能人家说啥他信啥,便对吕光道:“张太岳信里说,曹大埜弹劾我的事与他无关,可是曹某人已经亲口向我承认,说是受人指使的。”

“受人指使不假,却不是张太岳。”吕光显然早有准备道:“太岳对我说,曹大埜是赵贞吉乡人,闻此事是贞吉所为……但此事没有证据,不能写进信里。”顿一下道:“他还说,赵贞吉利用讲学之便,散言南北,到处说您的坏话,很多不明真相的年轻人,上当受骗,成为他的打手。现在北京果然有人弹劾您了,要是南京也有人弹劾您的话,则必然是他唆使无疑。”

“赵贞吉?!”高拱听到这个名字,脑海中马上想起那个不死不休的老对头,便长叹着对吕光道:“老夫一向对太岳诚心相待,料他也不会如此负心,原来是赵贞吉在里面捣鬼。”

“误会终于解开了。”吕光大喜道:“实在是国之幸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